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灯
作者: 卢溵 〔唐代〕
疏茎秋拥翠,幽艳夕添红。
有月长灯在,无烟烬火同。
香浓初受露,势庳不知风。
应笑金台上,先随晓漏终。
白话文翻译:
疏落的茎在秋天中拥簇着翠绿,幽雅的红色在夕阳下愈加鲜艳。
有明月照耀着长明的灯,烟雾不见,火焰也同样明亮。
香气浓郁刚刚沾染了露水,势头却不知是否在风中摇摆。
想必会在金台之上微笑,先随晨钟的滴漏而终止。
注释:
- 疏茎:指稀疏的植物茎,表现出秋天的清冷。
- 幽艳:形容色彩深沉而美丽,这里指的是夕阳下的红色。
- 无烟烬火同:意指灯光明亮,没有烟雾,火焰的明亮与光亮并存。
- 香浓初受露:香气浓郁的情景刚刚被露水沾湿。
- 势庳:形容气势或情景,庳是指轻盈的样子。
- 金台:指高处的台子,可能是指官府或高贵的地方。
- 晓漏:晨钟滴漏,表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典故并不明显,但“金台”可以引申为古代宫廷或高官的象征,暗示诗人的身世或理想。同时,诗中对灯火的描写也可能与古代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金灯》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诗歌的繁荣期,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此诗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金灯》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色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的宁静美。诗的开头,疏茎的翠绿与夕阳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秋天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描绘了月光与灯火的结合,既有视觉上的明亮感,又暗含了心灵的温暖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对香气与露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隐含着诗人的感慨与思考。最后一句“应笑金台上,先随晓漏终”,不禁让人思考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诗人似乎在轻声笑对这一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流露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茎秋拥翠:描绘秋天的植物,颜色苍翠,给人一种清新感。
- 幽艳夕添红:夕阳下的红色更显得幽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
- 有月长灯在:明月照耀,灯火长明,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无烟烬火同:火光明亮,且没有烟雾,象征着清净与明晰。
- 香浓初受露:香气刚刚被露水湿润,给人以清新之感。
- 势庳不知风: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状态,似乎不受风的影响。
- 应笑金台上:金台象征高贵与理想,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
- 先随晓漏终:生命的流逝如同晨钟滴漏,表现出对时间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台”可以看作对理想和高贵生活的比喻。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应笑”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含了生命的循环与流逝。
- 灯: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表现出人对生活的热爱。
- 香气: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细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台”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高贵生活
- C) 人生哲理
- D) 诗人的身份
-
诗中提到的“无烟烬火同”意指什么?
- A) 灯火明亮而无烟
- B) 火焰熄灭
- C) 烟雾缭绕
- D) 夜晚的寂静
-
本诗主要描绘的季节是?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夜晚的意境,但更强调思念之情。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人对家乡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卢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