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时间: 2025-01-05 09:54:19

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

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月有怀
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
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仰望明月时的情感。诗人想象着天上的仙女(天使)从西楼飞下来,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渗透了整个秋天。台前的月亮像一面镜子,而窗外的帘子似乎是一根悬挂的钩子。张尹(张生)在学习眉妆的样子,班姬(班昭)则在取扇子做伴。诗人最后感叹,佳期(美好的时光)应该去打听一下,以便能够传达思念的情意。

注释:

  • 天使:指的是天上的仙女或神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西楼:指的是西边的楼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
  • 含光:意为月光洒满,充满光辉。
  • 张尹:张生,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与美人相伴。
  • 班姬:班昭,著名的女诗人和历史学家,象征着聪慧和美丽。
  • 佳期:美好的时光,常指团圆或相会的时刻。
  • 大刀头:此处隐喻强烈的思念或情感,可能涉及历史或个人的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3年,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常以月亮为题材,寄托思乡之情或爱慕之情。诗人在此情境下,借助月光及古代人物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念。

诗歌鉴赏:

《望月有怀》以月亮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秋夜图景。诗人在诗中通过“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辽阔的情感。月亮仿佛是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诗人通过明亮的月光,唤起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赋予了月亮更多的人文情感。

在描写上,诗人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诗中提及张尹和班姬,既是对古代诗人雅士的致敬,也暗示了人们在月明之夜的情感交流与相互陪伴。结尾的“为报大刀头”则暗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回响,令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厚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使下西楼:描绘秋夜仙女从楼上飘下来,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含光万里秋:明月照耀着广阔的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事物。
  3. 台前似挂镜:月亮的倒影如同镜子一般,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
  4. 帘外如悬钩:窗外的帘子形象地比喻成悬钩,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5. 张尹将眉学:张尹学习妆容,暗示着对美的追求。
  6. 班姬取扇俦:班姬取扇,显示了古代女子的优雅与智慧。
  7. 佳期应借问:想要问询佳期,表达对团圆和相会的渴望。
  8. 为报大刀头: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镜子,增强了诗中的形象感。
  • 对仗:诗句工整,增加了诗的美感和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明月与秋夜,将思念与美好时光相结合,表达了对亲人、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团圆,寄托着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暗示着人生的阶段。
  • 镜子:象征着反射与回忆,隐喻着对往事的怀念。
  • 帘子:象征着阻隔与期待,显示出对相聚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尹”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名称?

    • A. 张生
    • B. 张白
    • C. 张扬
    • D. 张良
  2. 诗中“帘外如悬钩”中的“悬钩”指的是什么?

    • A. 钩子
    • B. 镜子
    • C. 窗户
    • D. 帘子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亲人、爱人的思念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张生
  2. D. 帘子
  3. C. 对亲人、爱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 《静夜思》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感,情感直接而浓烈。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的描写,表达对亲人关切的思念,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望月有怀》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