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韶州广界寺》

时间: 2025-01-05 09:29:54

影殿临丹壑,香台隐翠霞。

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

宝铎摇初霁,金池映晚沙。

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影殿临丹壑,香台隐翠霞。
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
宝铎摇初霁,金池映晚沙。
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韶州广界寺的优美景致:影子在殿宇上摇曳,殿宇临近丹霞山,香台在翠色的云霞中隐现。鸟巢里飞出的鸟儿衔着象牙,雨后的台阶上踩着空中的花瓣。宝铃在初晴时轻轻摇动,金色的池塘映照着晚霞沙滩。不要担心归家的路太远,门外正好有三辆车等着你。

注释

  • 影殿:指寺庙的殿宇,光影交错。
  • 丹壑:丹霞山,因其山色如丹而得名。
  • 香台:供奉香火的地方,常用于佛教寺庙。
  • 巢飞:指鸟巢中的鸟飞出。
  • 象鸟:形象的鸟,可能指的是一种美丽的鸟。
  • 砌蹋:指踏在石阶上。
  • 宝铎:指寺庙中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
  • 初霁:初晴,雨后放晴的时刻。
  • 金池:金色的池塘,形容池水的颜色与夕阳相映。
  • 三车:三辆车,暗指归家的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文,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恰逢诗人游历韶州广界寺,受其景色和氛围的启发,所作的描写,展现了禅宗文化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游韶州广界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对广界寺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气氛。诗的开头“影殿临丹壑”,描绘了殿宇的影子在丹霞山的映衬下,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接着通过“香台隐翠霞”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感,香火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气息。

中间两句“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生动展现了鸟儿的活泼与自然的美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宝铎的声响与晚霞的映衬,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最后两句“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则以一种轻松的语气结束,暗示着归家的便利与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寺庙环境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风格,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影殿临丹壑”:殿宇的影子和丹霞山形成了美丽的景致。
    • “香台隐翠霞”:香火缭绕,隐约可见的翠色云霞。
    • “巢飞衔象鸟”:鸟巢飞出的鸟衔着象牙,表现出鸟儿的美丽和自然的生机。
    • “砌蹋雨空花”:雨后的台阶上踩着空中的花瓣,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 “宝铎摇初霁”:宝铃在初晴时轻轻摇动,声音清脆悦耳。
    • “金池映晚沙”:金色的池塘映照着晚霞,形成美丽的画面。
    • “莫愁归路远”:劝慰人们不要担心归家的路途遥远。
    • “门外有三车”:有三辆车在门外,暗示归家的便利。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台隐翠霞”,用隐喻表现出寺庙的神秘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句子在字数和节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淡泊的心态及对归家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影殿:象征着宁静的庙宇氛围。
  • 丹壑:代表大自然的奇妙与壮丽。
  • 香台:象征着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 象鸟:寓意着美好与生机的象征。
  • 宝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声音。
  • 金池: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好。
  • 三车:象征着归家的希望与便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影殿临丹壑”主要描绘的是: A. 山水的景色
    B. 寺庙的影子
    C. 鸟的飞翔
    D. 花的开放

  2. “莫愁归路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担忧
    B. 失落
    C. 轻松与希望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象鸟”最有可能指的是: A. 一种美丽的鸟
    B. 一种神话生物
    C. 代表诗人的情感
    D. 一种传说中的动物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游韶州广界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但王维更注重隐逸与禅意,而宋之问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归家的向往和对美景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