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密叶高丛傲岁寒,殷红腻绿映江干。沉香亭畔无消息,赖有霜前秋牡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严寒的岁月中,生长着密密的绿叶,鲜红的花朵与青翠的叶子映衬在江边。沉香亭旁没有任何消息,只有霜降之前的秋天牡丹显得格外珍贵。
注释:
- 密叶:指茂密的叶子。
- 高丛:指高大的植物丛。
- 傲岁寒:在寒冷的季节中傲然挺立。
- 殷红腻绿:鲜艳的红色和油亮的绿色,形容花叶的色泽。
- 沉香亭:可能是一个有香气的亭子,意指高雅之地。
- 无消息:无所消息,形容孤寂或无聊。
- 霜前:霜降之前,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
典故解析:
-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被称为“花王”,象征着富贵、荣华。诗中提到的“秋牡丹”则意指尽管秋天已至,依然有着美丽的花朵,寓意着珍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冬交替之时,正值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开头用“密叶高丛”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在严酷的冬季,依然有生命的存在。接着“殷红腻绿映江干”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动,生动的红色与绿色映衬在江边,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诗人接着提到“沉香亭畔无消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似乎在追寻着某种无形的联系或回忆。最后一句“赖有霜前秋牡丹”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冬天即将来临,秋天的牡丹依然绽放,象征着希望与坚持。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情感的起伏,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密叶高丛傲岁寒:茂密的叶子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昂首挺立,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殷红腻绿映江干:鲜艳的红花和油亮的绿叶在江边相映成趣,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沉香亭畔无消息:在沉香亭旁显得孤寂,传达出一种无聊与空虚的情感。
- 赖有霜前秋牡丹:在即将到来的寒霜面前,依然有美丽的秋牡丹,象征着珍贵的生命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密叶高丛”比喻生命的顽强。
- 对仗:如“殷红腻绿”形成了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把植物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表现其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严寒的冬季中,生命的坚韧与美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密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 殷红:代表着热情与生命的力量。
- 沉香亭:象征着高雅与宁静。
- 秋牡丹:象征着珍贵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消息”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孤独 B.快乐 C. 兴奋
- “赖有霜前秋牡丹”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夏天 C.秋冬交替
答案:
- A. 孤独
- C. 秋冬交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的《题卧屏十八花·苣霜》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但葛立方更注重生命的坚韧,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对孤独的吟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典诗词研究书籍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