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和其韵》

时间: 2024-12-29 03:39:27

锺情翠巘倚崚嶒,付与芒鞋与瘦藤。

君赐一麾方作吏,天融万壑却轮僧。

拟将炬矱追廉杜,未许机锋嗣秀能。

投帻它年应未晚,与君曲室话三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锺情翠巘倚崚嶒,
付与芒鞋与瘦藤。
君赐一麾方作吏,
天融万壑却轮僧。
拟将炬矱追廉杜,
未许机锋嗣秀能。
投帻它年应未晚,
与君曲室话三乘。

白话文翻译:

我钟情于那翠绿的山峦,依偎在高耸的崚嶒之间,
将这份情感托付给轻便的草鞋和瘦弱的藤蔓。
您赐给我一把权杖让我有机会做个官,
然而在这万壑融汇的天地间,我却成为了僧侣。
我打算用火把追寻廉杜的高洁,
不愿意让机锋的才智继承秀才的名声。
我们来年再相聚,谈论佛法也未必太晚,
在小小的房间里与您畅谈三乘法理。

注释:

  • 锺情:钟爱,深深爱慕。
  • 翠巘:绿色的山峦。
  • 倚崚嶒:依靠在高耸的山峰上。
  • 芒鞋:草鞋,轻便的鞋子。
  • 瘦藤:瘦弱的藤蔓,象征轻装上路。
  • 君赐一麾:您赐予我权杖。
  • 方作吏:才可以做官。
  • 天融万壑:天地交融,山峦相连。
  • 轮僧:轮流做僧侣,意味着放弃世俗。
  • 炬矱:火把,象征追求光明。
  • 廉杜:杜甫,寓意高洁的品德和志向。
  • 机锋:机智才华,聪明反应。
  • 秀能:指读书人,具有才华的学者。
  • 投帻:投下帽子,表示放下身份,或是放松心情。
  • 三乘:佛教的三个主要教义,代表不同层次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他游历途中,正值对自然景观的沉醉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交织之际。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诗人对美好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以“锺情翠巘倚崚嶒”描绘出壮丽的山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谊。接着“付与芒鞋与瘦藤”则表明了诗人宁愿选择轻装上路,追求自由的态度。随后,诗人提到“君赐一麾方作吏”,在世俗官职与清修僧侣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名利的思考与挣扎。

诗中“拟将炬矱追廉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等伟大文人的崇敬,渴望追随其高洁的人格与追求。而“未许机锋嗣秀能”则表明了他对才华的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过于追求世俗的名声。最后,“投帻它年应未晚”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暗示未来仍有交流的机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锺情翠巘倚崚嶒:诗人对青翠山峦的热爱,身心依托于自然之中。
  2. 付与芒鞋与瘦藤:选择轻装出行,象征着一种奔放与洒脱的生活方式。
  3. 君赐一麾方作吏:渴望得到权力和地位,但又意识到其中的责任。
  4. 天融万壑却轮僧:在自然的广阔中,自己却甘愿选择清淡的僧侣生活。
  5. 拟将炬矱追廉杜:追求高洁的理想,渴望接近杜甫的品位。
  6. 未许机锋嗣秀能:对聪明才智的谦虚,认为不应过于追求名利。
  7. 投帻它年应未晚: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
  8. 与君曲室话三乘:期待与友人交流佛理,增进心灵的沟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芒鞋与瘦藤”比喻轻装上路的心态。
  • 对仗:如“锺情翠巘”与“付与芒鞋”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炬矱”象征追求光明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名利的反思,同时展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文关怀。诗中蕴含着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巘: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芒鞋: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炬矱:象征追求光明与理想。
  • 三乘:象征智慧的不同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锺情翠巘”中的“锺”字是什么意思?

    • A. 钟表
    • B. 深爱
    • C. 钟声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廉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答案:B
  3. “与君曲室话三乘”中“三乘”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层次的哲学
    • B. 三种佛教教义
    • C. 三个国家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葛立方杜甫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但葛立方的风格更为清新自然,而杜甫则更具沉重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