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

时间: 2025-01-04 07:36:57

湖滨初试暮春衣,缘迳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隣亭是谁筑,山园持酒本幽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滨初试暮春衣,
缘迳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
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
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隣亭是谁筑,
山园持酒本幽期。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初次试穿春天的衣服,
沿着小径,听到钟声已是晚了。
二月的梅花依然开在竹旁,
此时的游人总是能吟诵诗篇。
横栏上放着砚台争相沾墨,
断石旁静静地看着池塘。
别问隔壁亭子是谁建的,
山园中把酒而坐,本是幽静的期盼。

注释:

  • 暮春衣:指春天即将结束时所穿的衣服,暗示温暖的季节。
  • 缘迳:沿着小路。
  • 钟残:寺庙的钟声已响完,暗指时间的流逝。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横栏著砚:指在横栏上放置砚台,显示出书写的意图。
  • 断石缘蒲:指在断裂的岩石旁边,静静地看着池水,表现宁静的情景。
  • 隣亭:指邻近的亭子,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好奇。
  • 山园持酒:在山中的园子里喝酒,传达悠闲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平,号懋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诗歌和文论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次与友人游玩安福寺的过程中,表达了春天的美景与悠闲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游玩的愉悦,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诗的开头以“湖滨初试暮春衣”引入,描绘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接着通过“缘迳钟残到寺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游人到达寺庙的迟缓。接下来,诗人通过“二月梅花还傍竹”,将梅花与竹子结合,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意境,象征着坚韧和雅致。

“横栏著砚争濡墨”表现出诗人对书法和诗歌创作的热情,而“断石缘蒲静看池”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和思考。“莫问隣亭是谁筑”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而最后一句“山园持酒本幽期”则是诗人对友人相聚,享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的衣服和游玩的迟到,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梅花和竹子,展示自然的美。
    • 第三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创作的场景。
    • 第四联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横栏著砚”和“断石缘蒲”,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梅花与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暗示诗人追求的理想和情操。
    • 拟人:通过“钟残”表现时间的无情流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湖滨:象征自然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诗人理想的追求。
  • :象征友谊与悠闲,表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山园:象征隐逸与幽静,描绘出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暮春衣”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衣服?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2. “莫问隣亭是谁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好奇?

    • A. 自然
    • B. 人物
    • C. 建筑
  3. 整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自然与友谊
    • C. 历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张镃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