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
时间: 2025-01-06 11:0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云
作者: 张镃 〔宋代〕
第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
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
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
各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
寿涛忽卷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
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
蒙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
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
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
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
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
白话文翻译:
自从归来南湖,我的眼睛不敢轻易放空。
怎么有时间和别人谈论青白之事,甚至懒得在灯下读书。
我只想看山和水,山在晴天有烟雾,水在风中轻荡。
今天所见更是奇妙,放眼望去阴云满天。
千百块巨石堆积,仿佛猛兽在其中。
浪潮突然卷起,大海动荡,晨阵渐渐压迫孤城。
中间一抹像龙卧,头角深藏着鳞鬣。
雾气弥漫却透出斜光,高飞的乌鸦似乎要坠落。
转瞬之间变化如神,亿万里的碧空没有一点尘埃。
我知道我已经领悟,何须模仿他人。
回去后急忙挥扫,自嘲粗糙乏巧妙。
别说云去无人知,处处都是云,云就是诗。
注释:
- 第夫: 指的是诗人在南湖归来的时候,感到眼前景象的迷人。
- 青白: 形容诗歌的情绪,可能指的是诗人与人交往时的生涩。
- 山爱烟晴水风起: 描述山水在晴天的美丽景象。
- 阴云: 形容天气的变幻,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 猛兽: 比喻那些巨石的威严和力量。
- 寿涛: 指海浪的波涛,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 一抹如龙卧: 描绘了巨石的形状,像龙一样蜷卧。
- 亿万里碧无点尘: 表达出广阔天空的清澈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看云》写于张镃归来南湖之际,正值他对自然美的沉醉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山水云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看云》是张镃以山水为题材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悟。全诗以“看云”为主要视角,描绘了南湖的自然景象。《看云》不仅仅是一个观察云的行为,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与精神的寄托。
诗的开头,诗人用“自从归南湖”引入,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归属感。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色中,眼睛不敢虚放,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诗人在此处展现出一种对比:与人交谈无暇,反而更倾向于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好,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愈加生动,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阴云满空里”和“巨石堆”,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活灵活现的自然场景之中。尤其是“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神秘与变化无常,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
最后,诗人自言自语,感叹“云云是诗”,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自由的形式中,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气息,展现了张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夫自从归南湖: 诗人归来南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 两眼用处不敢虚: 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法放空,充满了惊奇。
- 对人岂暇作青白: 与人交谈无暇,独自享受自然。
- 尚乃懒阅灯前书: 甚至懒得在灯下读书,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只将看山并看水: 诗人只想看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山爱烟晴水风起: 描述山水在晴天的美丽情景。
- 今朝所向更出奇: 今天的景象更为奇妙,引发诗人的惊叹。
- 极目阴云满空里: 放眼望去,阴云密布,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各千百百巨石堆: 形容巨石如同猛兽般压迫。
- 寿涛忽卷大海动: 描绘大海的波涛汹涌,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晓阵渐压孤城摧: 早晨的阵风逐渐压迫孤城,体现自然的威力。
- 当中一抹如龙卧: 巨石的形态像龙一样,增加了诗的意象美感。
- 头角深藏鳞鬣大: 细致描绘巨石的形态,增强其形象感。
- 蒙鸿杳渺却斜明: 朦胧的云彩透出光线,令人神往。
- 高乌争飞欲惊堕: 乌鸦在空中飞翔,似乎要坠落,增加了动态感。
- 须臾变化疑有神: 自然景象瞬息万变,令人惊叹。
- 亿万里碧无点尘: 广阔的天空清澈无尘,传达一种宁静。
- 以知杰观我已得: 诗人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 模写讵肯烦他人: 不愿意模仿他人,强调个人的独特性。
- 归来为渠急挥扫: 回到现实中,诗人自我反思。
- 自笑粗狂乏新巧: 自嘲自己的作品粗糙,缺乏新意。
- 莫言云去没人知: 不要说云去无人知,表达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 处处是云云是诗: 任何地方都有云,云就是诗,升华了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当中一抹如龙卧”,将巨石比作龙,增强形象感。
- 拟人: 自然景象似乎具有情感,如“高乌争飞欲惊堕”。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如“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观察自然时,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体验,最终领悟到自然本身就是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着变化与自由,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
- 山水: 代表自然的韵味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巨石: 代表自然的伟岸与威严,暗示着内心的坚韧。
- 阴云: 代表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反映了诗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归来南湖后,感到眼前的景象如何? A. 迷人
B. 平常
C. 枯燥 -
诗中描述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天
B. 阴云满天
C. 风雨交加 -
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像什么? A. 神秘
B. 平淡
C. 单调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
- 《江雪》 (柳宗元): 表现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 两位诗人在山水诗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张镃更注重动态变化,而王维则强调静谧之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