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步
作者: 高攀龙 〔明代〕
缓步到溪头,相看事事幽。
断云疏岛屿,落日艳汀洲。
水静夫容夕,风生芦荻秋。
吴歌何处棹,惊起欲眠鸥。
白话文翻译:
缓缓走到溪边,互相凝视一切都显得幽静。
断断续续的云彩映衬着岛屿,落日的余晖照耀着滩洲。
水面宁静如同傍晚的容颜,秋风轻轻吹动着芦苇。
吴地的歌声从何处传来,惊起了正在酣睡的海鸥。
注释:
- 缓步:慢慢走。
- 溪头:小溪的边缘。
- 事事幽:一切都显得幽静。
- 断云:零星的云。
- 疏岛屿:稀疏的岛屿。
- 艳汀洲:美丽的滩洲。
- 夫容夕:像傍晚的样子。
- 芦荻:芦苇类植物。
- 吴歌:吴地的歌谣。
- 棹:划船。
- 欲眠鸥:想要入睡的海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攀龙(约1540-1602),明代诗人,字宗干,号秋水,晚号龙山。是明代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寻求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晚步》是高攀龙在晚年时所作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渗透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缓步到溪头,相看事事幽”描绘了诗人沿着溪水漫步的宁静景象,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情。接下来的“断云疏岛屿,落日艳汀洲”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水静夫容夕,风生芦荻秋”则通过描写水面与秋风,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而最后一句“吴歌何处棹,惊起欲眠鸥”则引入了人声与自然的互动,打破了宁静,回归到现实中,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整首诗以景起兴,通过自然的描绘隐含人生哲思,展现了高攀龙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缓步到溪头,相看事事幽”:慢慢走到溪边,互相凝视,周围一切都显得幽静。
- “断云疏岛屿,落日艳汀洲”:零星的云彩映衬着稀疏的岛屿,落日的余晖照耀着美丽的滩洲。
- “水静夫容夕,风生芦荻秋”:水面宁静如傍晚的容颜,秋风轻轻吹动着芦苇。
- “吴歌何处棹,惊起欲眠鸥”:吴地的歌声从何处传来,惊起了正在酣睡的海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夫容夕”,形象生动。
- 对仗:如“缓步到溪头,相看事事幽”,平衡对称,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惊起欲眠鸥”,赋予海鸥人性特征,增加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宁静与流动的生活。
- 云彩:代表变化与孤独。
- 落日:寓意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芦苇:象征柔和与自然的和谐。
- 海鸥:代表自由与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哪位? A. 李白
B. 高攀龙
C. 杜甫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高山
B. 小溪
C. 沙漠 -
诗中提到的“吴歌”指的是什么? A. 地方的歌谣
B. 战争的歌曲
C. 劳动的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高攀龙的《晚步》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高攀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突出山水的壮阔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攀龙研究》
- 《中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