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叠金 惜别
作者: 吕希周 〔明代〕
粉痕未褪梅妆雪,
骖鸾忽度梨花月。
灯影小红楼,
角声起暮愁。
孤篷怜倦客,
绣被余香歇。
料倚枕鸳单,
屏风六曲山。
白话文翻译:
雪白的梅花妆容尚未消褪,
骖鸾飞过梨花映月的夜空。
小红楼里的灯影摇曳,
角声响起,愁绪在暮色中升起。
孤舟怜悯那疲惫的客人,
绣被上余香渐渐散去。
我想倚靠着鸳鸯枕头,
屏风后隐约可见六曲山的轮廓。
注释:
- 粉痕:指妆容的痕迹,这里形容梅花的白色妆容。
- 骖鸾:指骖鸾这种华丽的鸟,象征美好。
- 梨花月:梨花与月亮的意境,突出夜晚的美。
- 灯影:灯光下的影子,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 角声:指角乐声,通常与哀愁相关。
- 孤篷:孤独的船,代表漂泊的旅人。
- 绣被:绣有花纹的被子,代表温暖和安逸。
- 鸳单:鸳鸯形状的枕头,象征着爱情。
- 六曲山:指屏风后面的山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希周,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重叠金 惜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温柔而哀愁的离别画面,诗人在描写梅花、梨花、灯影等自然景物时,巧妙地融合了情感。开篇两句通过梅妆与骖鸾的意象,表达了春日的美好与短暂,而随后的角声与孤舟则引出了离别的愁绪。整首诗从自然景象到人情心绪,层层递进,形成一种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交融。
诗中,孤舟与倦客的描写,暗示着漂泊与无奈,绣被的余香又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怀念,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关于屏风与山的描写,似乎在隐喻着一种隔绝与距离,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既亲近又遥远的情感氛围,令人感受到深切的离愁别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痕未褪梅妆雪:梅花的洁白与妆容相映,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尚未消去。
- 骖鸾忽度梨花月:美丽的骖鸾突然飞越梨花与月光,体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瞬息万变。
- 灯影小红楼:小红楼中摇曳的灯影,营造出温暖、宁静的氛围。
- 角声起暮愁:角声的响起使得晚霞中的愁绪愈发浓厚,暗示离别的情感。
- 孤篷怜倦客:孤舟怜惜那疲惫的旅人,反映出对他人困境的同情。
- 绣被余香歇:温暖的绣被散发的香气逐渐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料倚枕鸳单:想要依靠鸳鸯枕,体现了对温情的渴望与追忆。
- 屏风六曲山:屏风后隐约可见的山影,增添了诗的神秘与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妆容,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
- 拟人:灯影与角声仿佛有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孤篷怜倦客,绣被余香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融,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眼前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妆雪:象征纯洁与美丽。
- 梨花月:代表春天的柔美与生命的短暂。
- 孤篷:象征孤独与漂泊,反映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
- 绣被:象征温暖与安宁,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六曲山:隐喻人生的曲折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骖鸾”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
“孤篷怜倦客”中的“倦客”指的是什么? A. 疲惫的旅人
B. 快乐的游客
C. 忙碌的商人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之美
C. 生活的快乐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之情,但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现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吕希周研究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