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红梅)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白话文翻译:
梅花虽美,但我却嫌它颜色淡薄,仿佛上天故意让它与胭脂的红色相对比。真妃刚从华清池出来,酒醉的琼姬已然微醺。东阁的诗情容易被激发,而高楼上的乐器却不再吹奏。北方人总是对花有些怀疑,唯有那青枝不似别的花朵。
注释:
- 梅: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淡伫:颜色淡薄而停留,指梅花的颜色不如其他花艳丽。
- 真妃:指王嫱(王贵人),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出自华清池的意象。
- 华清池:古代著名的温泉,常与唐明皇和王嫱的爱情故事相关。
- 琼姬: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酒醉的状态。
-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诗情容易在此激发。
- 高楼玉管:乐器的比喻,表示音乐的优雅与高远。
- 北人:北方的人民,暗指对梅花的不同看法。
- 青枝:梅花的枝条,象征其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政治和经济而闻名,主张变法,强调实用主义和理性思考。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带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西江月(红梅)》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的阶段。此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在表达对梅花的偏爱时,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红梅)》借梅花的清雅与高洁,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整首诗以梅花为引,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开篇提到梅花的美好,却又对其淡薄的颜色表示不满,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种矛盾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通过“真妃初出华清池”描绘了美人出场的情景,使整个场景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之后提到的“酒入琼姬半醉”,不仅描写了宴会的欢乐,更隐含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现实的留恋。
最后几句中,“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则展现了诗人与乐器间的默契与隔阂,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好惟嫌淡伫:梅花虽美,但我却嫌它颜色太淡。
- 天教薄与胭脂:仿佛上天故意让它的颜色与胭脂的红色相比显得薄弱。
- 真妃初出华清池:真妃刚从华清池里走出,寓意着美丽的女子。
- 酒入琼姬半醉:美人微醉,暗示着愉悦的氛围。
- 东阁诗情易动:东阁的诗情容易被触动,指诗意的激发。
- 高楼玉管休吹:高楼上的乐器不再吹奏,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北人浑作可花疑:北方的人对花的美感有所怀疑。
- 惟有青枝不似:唯有那青色的枝条,与其他花朵有所不同,象征着纯洁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胭脂相对比,突显梅花的独特。
- 拟人:琼姬微醉,显得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青枝:代表纯洁与独特的追求。
- 华清池:古代美好的场所,象征爱情与美的瞬间。
- 琼姬: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与醉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王昭君
- C. 貂蝉
- D. 西施
-
“梅好惟嫌淡伫”中的“淡伫”是什么意思?
- A. 颜色鲜艳
- B. 颜色淡薄
- C. 停留不动
- D. 颜色鲜明
-
诗中提到的“高楼玉管”指的是什么?
- A. 乐器
- B. 美酒
- C. 诗歌
- D. 高楼
答案:
- A. 王嫱
- B. 颜色淡薄
- A. 乐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西江月(红梅)》与李白《月下独酌》的比较:
- 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多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王安石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