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谏官南迁》

时间: 2025-01-06 11:49:57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

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

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谏官南迁
作者: 贯休 〔唐代〕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
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
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敬佩与关心。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如同从天而降,或者落到海的边缘。身为远方的客人,他才是真正的好男子汉。交州的湿热和疾病交织在一起,只有马援的碑刻依旧存在。无奈千里之外,谁还能认得辛毗呢?

注释:

  • 危行危言者:指敢于直言不讳的人,"危"有危险、艰险之意,强调其言行的勇敢和冒险。
  • 从天落海涯:比喻身处险境,危机四伏,形象地描绘出远行者的艰辛。
  • 瘴杂:指瘴气,也就是潮湿、病害交织的环境。
  • 犀揩马援碑:马援是西汉著名的将领,碑刻是对其功绩的铭记。
  • 辛毗:古代隐士,诗人用其名暗示远行者的孤独和无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现实的关注而著称。贯休曾任谏官,因而深知谏言的重要性和艰辛,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谏官南迁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远行者的思考。在那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谏官的职责尤为艰巨,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真诚言辞与远行者的敬意。

诗歌鉴赏:

《送谏官南迁》是贯休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远行者的孤独与勇气。首句以“危行危言者”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敢于直言的人的艰难与勇敢,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从天落海涯”则将这种勇气形象化,仿佛在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增添了诗的戏剧性。

第二联“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通过称赞远方的朋友,赞美其优良品质,揭示了诗人对他人勇气的认同与敬重。第三联“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则描绘了交州的湿热环境,暗示远行的艰辛,反衬出远行者的无畏与坚韧。

最后一句“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则以辛毗为象征,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社会的深思,是贯休诗歌中的一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行危言者:指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强调其勇气。
  2. 从天落海涯:比喻身处危险的境地。
  3. 如斯为远客:这样的人作为远方的客人,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4. 始是好男儿:强调其勇敢和优秀的品质。
  5. 瘴杂交州雨:描写交州的环境,暗示艰难的旅途。
  6. 犀揩马援碑:提到历史人物,增强诗的历史感。
  7. 不知千万里:表达了距离的遥远与孤独。
  8. 谁复识辛毗:感叹辛毗无人识,反映了远行者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危行危言者”比作从天而降,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辛毗象征被遗忘的勇者,表达诗人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远行者的赞美与对现实的思考,传达了对真理与勇气的肯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个人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客:象征追求理想与真理的人。
  • 瘴雨:代表艰难险阻的环境。
  • 马援碑:象征历史与荣耀,提醒人们不忘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行危言者”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贪图安逸的人
    • B. 敢于直言不讳的人
    • C. 喜欢隐居的人
    • D. 不知进退的人
  2. 诗中提到的“马援”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将领
    • C. 一位隐士
    • D. 一位商人
  3.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喜悦与满足
    • C. 愤怒与抗议
    • D. 期待与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送友人》与《送谏官南迁》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前者更多地表现友情的温暖,而后者则突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勇者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