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鄱阳寺阁
作者:贯休〔唐代〕
寺楼闲纵望,不觉到斜晖。
故国在何处,多年未得归。
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
终斅於陵子,吴山有绿薇。
白话文翻译:
在寺楼上闲游远望,不知不觉已是斜阳西下。
故乡到底在何方,多年未曾回归。
寒冷的江水在楚地之外,细雨中只见一只鸿雁飞过。
终究要去的地方是陵子,吴山上长满了绿蔓。
注释:
字词注释:
- 寺楼:寺庙的楼阁。
- 纵望:随意地眺望。
- 斜晖:即夕阳西下的光辉。
- 故国:故乡。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平楚:指江水平静的楚地。
- 鸿:大雁。
- 斅:音“jué”,指到达或去往。
- 陵子:指陵墓所在的地方。
- 吴山:指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的山。
- 绿薇:指绿色的蔓藤植物。
典故解析:
“寒江平楚”可理解为一幅江河宁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受困于他乡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号“贯休”,以诗词见长,尤其以禅诗著称。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登鄱阳寺阁》作于诗人漂泊生涯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境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以“寺楼闲纵望”引入,描绘出一种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身处高阁之上,眼前的景色让他不觉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接着,诗人感慨“故国在何处”,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
“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一句,描绘了寒冷的江面上,细雨中一只鸿雁飞过的情景,似乎在暗示着离愁别绪。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终斅於陵子,吴山有绿薇”则将思乡之情进一步升华,既有对故乡的渴望,也有对归宿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悠远的意境,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怀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寺楼闲纵望:在寺庙的楼阁上闲适地眺望,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不觉到斜晖: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惆怅。
- 故国在何处:对故乡的迷茫与思念,情感愈发浓厚。
- 多年未得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离家的苦楚。
- 寒江平楚外:描绘寒冷的江水与宁静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孤独感。
- 细雨一鸿飞:细雨中飞过的鸿雁,象征着漂泊与思乡之情。
- 终斅於陵子:暗示归宿的渴望,可能是对生命的反思。
- 吴山有绿薇:吴山上的绿蔓植物,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也暗示着对故乡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鸿雁比作思乡之情,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与江水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人生流逝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楼: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斜晖:时间流逝的象征,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 寒江:代表着孤独与冷清。
- 鸿雁:思乡之情的象征。
- 吴山:故乡的象征,带有亲切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故国”指的是哪一地方?
A. 寺庙
B. 诗人的故乡
C. 江水 -
“寒江平楚外”中“平楚”指的是什么?
A. 江水平静
B. 楼阁高耸
C. 雨中鸿雁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思乡
C. 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登鄱阳寺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贯休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现思乡之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