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乐
李端 〔唐代〕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白话文翻译:
春游的乐趣
李端
弹弓的声音与马蹄声交织,银钩在发间轻轻松开。
春天的田野上采摘桑树,走在夕阳下的草地间。
心意相通时言辞就会流露,心中诚恳时却显得从容。
明天若能相聚,愿如巫山云雨般缠绵。
注释:
- 柘:柘树,常用于制作弹弓。
- 弹连钱马:弹弓的声音与马的奔跑声相连。
- 银钩妥堕鬟:银钩是指发饰,妥下是指轻松地掉落。
- 摘桑春陌:春天在乡间采摘桑树的果实。
- 踏草夕阳间:在夕阳下的草地上行走。
- 意合辞先露:心意相合时,言辞便会自然流露。
- 心诚貌却闲:内心诚恳,但外表显得从容不迫。
- 云雨出巫山:巫山云雨典出《楚辞》,指恋爱中的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字景仁,号白云,生于盛唐时期。李端以写景抒情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春夏秋冬的变换,作品兼具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游之际,描绘了一幅春天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游玩的欢快心情,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期待,寓意深远。
诗歌鉴赏:
《春游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春游的美丽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用“柘弹连钱马”描绘出春游时的轻松氛围,声响的交织象征着自由的欢愉。接着,诗人描写了春天的田野,映衬出了一种宁静而恬淡的生活情趣。摘桑、踏草的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温暖的季节,感受到自然的亲近。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默契,这种情感在春游中得以升华,显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两句“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情感的寄托,巫山云雨的典故更是渲染了诗人对相聚的向往,流露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一种春天的生机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柘弹连钱马:描绘了春游时的场景,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自然与运动的结合。
- 银钩妥堕鬟:通过细节展现生活的轻松与愉悦,表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 摘桑春陌上:体现了春天的农田风光,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春的气息。
- 踏草夕阳间:夕阳的意象增添了温暖和柔和的感觉,象征着温馨的时光。
- 意合辞先露:表达了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真挚。
- 心诚貌却闲:内心的真诚与外在的从容形成对比,显示自信与淡然。
- 明朝若相忆: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与希望。
- 云雨出巫山:借用典故深化情感,传达缠绵的恋爱情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雨出巫山”比喻情感的深厚。
- 拟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增强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游的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柘弹:象征春游的乐趣和童趣。
- 银钩:代表轻松闲适的生活状态。
- 桑:象征丰收与生机,代表春天的希望。
- 夕阳:象征温暖与宁静的时光。
- 云雨:代表情感的缠绵与深邃,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钩”指的是: A. 银饰品
B. 发饰
C. 银器
D. 银钩鱼 -
“云雨出巫山”这一句表达的情感是: A. 伤感
B. 喜悦
C. 思念
D. 忧愁 -
诗中“摘桑春陌上”描绘的场景是: A. 春天的游玩
B. 秋天的收获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春日》 朱熹
诗词对比:
- 李端的《春游乐》与孟浩然的《春晓》:
- 李端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春游的乐趣;而孟浩然的诗则通过描写春天的清晨,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均体现出春季的生机,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