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一作义净诗)》
时间: 2025-01-17 09:37:10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
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
仿佛影坚路,摧残广胁楹。
七宝仙台亡旧迹,
四彩天花绝雨声。
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
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步陟平郊望,
心游七海上。
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
创逢肌命弃身城,
更为求人崩意树。
持囊毕契戒珠净,被甲要心忍衣固。
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定潋江清沐久结,
智剑霜凝斩新雾。
无边大劫无不修,六时愍生遵六度。
度有流光功德收,金河示灭归常住。
鹤林权唱演功周,
圣德佳音传馀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
流教在兹辰,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
巨海鸿崖乱夜津。
入万死,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
束马悬车岂等程。
不徇今身乐,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咸希毕契传灯情。
劳歌勿复陈,
延眺且周巡。
东睇女峦留二迹,西驰鹿苑去三轮。
北睨舍城池尚在,南睎尊岭穴犹存。
五峰秀,百池分。
粲粲鲜花明四曜,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
携步上祇陀。
既睹如来叠衣石,复观天授迸馀峨。
伫灵镇梵岳,凝思遍生河。
金花逸掌仪前奉,
芳盖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涧生津,共会龙华舍尘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
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
仿佛影坚路,摧残广胁楹。
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花绝雨声。
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
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
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忘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
创逢肌命弃身城,更为求人崩意树。
持囊毕契戒珠净,被甲要心忍衣固。
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定潋江清沐久结,智剑霜凝斩新雾。
无边大劫无不修,六时愍生遵六度。
度有流光功德收,金河示灭归常住。
鹤林权唱演功周,圣德佳音传馀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
流教在兹辰,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入万死,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束马悬车岂等程。
不徇今身乐,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咸希毕契传灯情。
劳歌勿复陈,延眺且周巡。
东睇女峦留二迹,西驰鹿苑去三轮。
北睨舍城池尚在,南睎尊岭穴犹存。
五峰秀,百池分。
粲粲鲜花明四曜,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携步上祇陀。
既睹如来叠衣石,复观天授迸馀峨。
伫灵镇梵岳,凝思遍生河。
金花逸掌仪前奉,芳盖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涧生津,共会龙华舍尘翳。
白话文翻译:
在祇山的顶端观看,古老的王城映入眼帘。
经过万年的水池依然清洁,千年的园林仍旧清新。
仿佛在坚固的道路上行走,摧毁了宽广的门楹。
七宝仙台的旧迹已无,四彩的天花再也听不到雨声。
声音和华彩随着时间渐渐远去,我自恨生得太晚。
既然火宅已伤,眼前的门却迷在长坂之中。
我在平原上步行,心游于七海之上。
三界的混乱让我沉溺其中,万物的繁杂让我忘记了真匠。
只有能仁才能圆满领悟,清净的尘世开辟了玄妙的道路。
我在肌肉的生命中创立,抛弃身体的城池,更为他人寻找崩溃的树。
持有囊袋,契约戒珠清净,穿上铠甲,要心忍耐衣物的坚固。
三祇不倦地沿着二车,单足忘却劳累,超越九数。
在江水清澈的地方长久清洗,智剑如霜,斩断新雾。
无边的大劫中无不修行,六时怜悯生灵遵循六度。
度有光华功德收获,金河示灭回归常住。
鹤林中唱演功德,圣德的佳音传播余韵。
龙宫的秘典在海中探寻,石室的真言在山中仰望。
流传的教义在如今的时辰,芳香的传承代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失了朝路,巨海鸿崖扰乱了夜津。
进入万死的境地,求一生的机会。
投针偶穴不同于比喻,束马悬车岂能相提并论。
不追求今生的快乐,不祈求后代的荣耀。
誓言舍弃危险的身体追求胜义,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传灯的情感。
劳歌再也不要重复,延展视野且周游。
向东看女峦留有两道痕迹,向西驰去鹿苑离开三轮。
向北望去城池尚在,向南看尊岭的洞穴犹存。
五峰秀美,百池分开。
鲜花如星星般明亮,辉煌的道树如春日的镜子。
指向山阿,携手上祇陀。
既然见到如来叠衣的石头,又看到了天授的迸发峨峨。
伫立于灵镇梵岳,凝思遍及生河。
金花在仪前恭敬奉上,芳盖在虚殿后经过。
旋绕经行的石阶,意念如神契合。
回到少福的涧水生津,共同会聚龙华舍弃尘埃。
注释:
- 祇山: 又称祇洹山,是佛教的圣地,传说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
- 七宝仙台: 指的是佛教中供奉佛陀及其法的台座,通常用七种宝石装饰。
- 六度: 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是菩萨修行的六种重要德行。
典故解析:
- 如来叠衣: 可能暗指佛陀的教诲和智慧,象征着佛教的传承。
- 龙华: 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法会,意指法会的庄严和人们的聚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慧净,唐代僧侣,生于公元7世纪,因其在诗歌和思想上的成就而闻名。其诗作常融合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文化繁荣,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佛教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祇山为起点,抒发了诗人对古文明的追忆与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诗中通过描绘古代王城、清澈池水等自然景观,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佛教意象,如“七宝仙台”、“六度”等,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领悟。
此外,诗中反复提及“心游七海”,表明诗人的心境超脱,追求更高的境界。诗人在面对世事的纷繁复杂时,选择了放下个人的欲望与追求,转而追求精神的圆满与宁静。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学的深度。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后代的期许,尽管人生短暂,但追求真理的信念将永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通过对古王城的观察,引出对历史的思考。
- 描述古迹的衰败与自然的纯净,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历史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
-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修行与精神追求,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游七海”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放下个人欲望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祇山: 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觉悟。
- 七宝仙台: 代表着理想的修行之地,亦是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宝仙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觉悟之地
C. 古代王城 -
诗人对古王城的情感是: A. 怀念
B. 喜悦
C. 忽视 -
诗中“心游七海”意指: A. 旅行
B. 超脱
C. 忧伤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此诗中对历史的感慨相似,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