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病中作》
时间: 2025-01-06 15:4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庚申病中作
李曾伯 〔宋代〕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
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
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
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贻天殃。
头目昏眩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彷徨。
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
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
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枝披叶殒待风寒,根本弗固安能当。
平生踪迹等一梦,未必可保风灯光。
儿女满前无雇恋,家山何许莫思量。
是非得失一勾断,万事尽付之遗忘。
宁神定虑听造物,到此收拾甘归藏。
门前风月正清朗,符到即去庸何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63岁时因病卧床而产生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历经忧患,尽管旁人说他晚年的生活还很悠长,但他却因病痛而意识到身体的虚弱。病因在于气郁和痰厥,使他突然感到一阵异样。虽然努力修身养性,但寿命却未必能如愿,治疗的费用也让人感到沉重。长时间未能痊愈,他清楚自己的不善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身体的无力让他感到彷徨,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浑身出汗,疼痛难忍。虽未完全变成幻觉,但他担心如果不努力恢复,恐怕会失去安宁。人生的长短是注定的,不必为此忧虑。就像树枝落叶,等待寒风的侵袭,根基不牢又怎能抵挡?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如同一场梦,未必能保住那微弱的光亮。儿女在眼前却没有依恋,家乡的思念也随之淡去。是非得失一切都已割舍,万事尽交给遗忘。此时,他决定宁静心境,听从自然的安排,甘愿归于沉静。门前的风月正好清丽,来了就去,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注释
- 忧患乡:指经历过很多忧愁艰难的地方。
- 气郁:指气血不畅,导致身体不适。
- 痰厥:是中医术语,指痰浊阻碍,造成身体反应。
- 操修:指道德修养,追求仁德。
- 愈:痊愈。
- 偃然:指卧倒,形容无力的状态。
- 光摇:指眼睛无神,无法入眠。
- 宁神定虑:安静心神,平定思虑。
- 造物:指自然或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君谦,号若愚,宋代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思考,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李曾伯晚年,因病卧床,心中对生死、健康的思考促使他写下这首诗。诗中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淡泊,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接受。
诗歌鉴赏
《庚申病中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病痛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引入“六十三年忧患乡”,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己一生的艰辛与无奈。诗人在病痛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了身体的脆弱和生命的短暂。在对比他人眼中“晚景尚悠长”的看法时,诗人却意识到健康的缺失使他感到时间的无情。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生命的珍惜,也有对无奈的接受。诗人用“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生动描绘了病痛的折磨,读者仿佛能够体会到那种无力与焦虑。后半部分的思考则显得更加沉静,“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在对生命无常的接受中,诗人选择了放下与释然。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颇具特色,树木的枝叶、风寒的环境都隐喻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终,诗人以“门前风月正清朗,符到即去庸何伤”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的释然与豁达,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十三年忧患乡:一生经历的艰辛与忧虑。
- 人言晚景尚悠长:旁人认为他仍有长时间的生活。
- 不知气郁致痰厥:未意识到自己因情绪压抑导致的病痛。
- 忽尔异证生微茫:突然感到身体的不适和异样症状。
- 操修弗遂仁者寿:道德修养未能实现,导致寿命不长。
- 治疗倍费医之良:治疗所需的费用让人感到沉重。
- 今将累日未痊愈:长时间未能恢复健康。
- 自知不善贻天殃:意识到自己的不善可能带来的灾难。
- 头目昏眩不能动:头脑昏沉,身体无法动弹。
- 偃然一榻殊彷徨:无力地躺在床上,感到彷徨无助。
- 光摇两目皎无寐:眼神黯淡,无法入睡。
- 汗流四体痛欲僵:浑身出汗,痛苦到几近麻木。
- 纵然未即致幻化:虽然没有完全进入幻觉状态。
- 惟恐废弃难安强:担心如果不努力恢复,生活将难以安宁。
- 人生修短固定数:人生的长短是注定的。
- 不必以此萦吾肠:不必为此事困扰自己。
- 枝披叶殒待风寒:比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根本弗固安能当:根基不牢,如何抵挡风寒。
- 平生踪迹等一梦:一生的经历如同一场梦。
- 未必可保风灯光:未必能保住那微弱的光亮。
- 儿女满前无雇恋:儿女在身边却没有依恋。
- 家山何许莫思量:对家的思念已然淡去。
- 是非得失一勾断:是非对错都已割舍。
- 万事尽付之遗忘:所有事情都交给遗忘。
- 宁神定虑听造物:安静心神,听从自然的安排。
- 到此收拾甘归藏:愿意归于宁静的状态。
- 门前风月正清朗:外面的世界依旧美好。
- 符到即去庸何伤:来了就去,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梦,表达生命的短暂与虚幻。
- 对仗:如“头目昏眩,汗流四体”,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与释然。诗人通过对病痛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对命运的接受与豁达。面对身体的脆弱与生活的无常,他选择以宁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痛:象征生理上的脆弱,反映生命的无常。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暗示尽管生活有苦,但自然依旧清丽。
- 枝叶:代表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暗示在风寒中难以生存。
- 光亮: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虽微弱却值得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的《庚申病中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人生的叹息和释然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宁神定虑”是什么意思? A. 安静心神,平定思虑
B. 忙于思考
C. 忍耐病痛 -
诗中提到的“枝披叶殒待风寒”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繁盛
B.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C. 自然的规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庚申病中作》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生命的思考,但李曾伯更关注于病痛与无常,而陶渊明则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生平与诗作分析》
以上内容为《庚申病中作》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