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
时间: 2025-01-04 07:4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吾友平生读书眼,炯然不与事物竞。外圜偶被轻埃薄,灵府不摇中自定。杜门息交逾三旬,强本胜邪在一静。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穷探羲孔象中意,不与异说论悬殊。高谈亹亹竟日暮,晴光滟滟生清矑。夜归不烦炬火照,入门索观细字书。晨兴宿雾尽扫却,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
白话文翻译
心因静而虚,眼因动而应。心像明月悬挂在太空中,眼像门前挂着的清镜。月光不受微云干扰,镜光可能被尘土遮蔽。学问之道贵在澄清源头,源头清澈则水流自然正直。只要心体常如月体明亮,寒风暑气怎能成为我的病痛。我的朋友平生读书的眼光,炯炯有神不与事物竞争。外界偶尔被轻尘覆盖,内心不动摇自会稳定。闭门谢客超过三十天,强化根本胜过邪恶在于一静。昨天拄杖来到我的蜗居,共同探讨墙上先天的内外图。深入探究伏羲孔子的象征意义,不与异说争论悬殊。高谈阔论直至日暮,晴光闪烁生出清澈的眼眸。夜晚回家不需要火炬照亮,进门就索要细字书阅读。清晨起来宿雾全被扫除,银海灿烂可以贯穿碧虚。神啊天啊谁能质问,心啊眼啊万变归于同一枢纽。乡里人传说先生有良药,争相拿着病眼来求我洗涤迷茫。先生无药也无方,请将心来为你洗涤。
注释
- 心以静而虚:心因静而虚空,能够容纳更多。
- 眼以动而应:眼睛因观察而反应。
- 心如明月悬太空:比喻心境清明如明月。
- 眼如当户挂清镜:比喻眼睛如门前挂着的清镜,能清晰反映事物。
- 学问之道贵澄源:学问的追求贵在澄清源头。
- 源之既澄流自正:源头清澈,水流自然正直。
-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只要心境常如明月般明亮。
- 吾友平生读书眼:我的朋友一生读书的眼光。
- 外圜偶被轻埃薄:外界偶尔被轻尘覆盖。
- 灵府不摇中自定:内心不动摇自会稳定。
- 杜门息交逾三旬:闭门谢客超过三十天。
- 强本胜邪在一静:强化根本胜过邪恶在于一静。
-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昨天拄杖来到我的蜗居。
- 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共同探讨墙上先天的内外图。
- 穷探羲孔象中意:深入探究伏羲孔子的象征意义。
- 不与异说论悬殊:不与异说争论悬殊。
- 高谈亹亹竟日暮:高谈阔论直至日暮。
- 晴光滟滟生清矑:晴光闪烁生出清澈的眼眸。
- 夜归不烦炬火照:夜晚回家不需要火炬照亮。
- 入门索观细字书:进门就索要细字书阅读。
- 晨兴宿雾尽扫却:清晨起来宿雾全被扫除。
- 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银海灿烂可以贯穿碧虚。
- 神耶天耶孰能诘:神啊天啊谁能质问。
- 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心啊眼啊万变归于同一枢纽。
-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乡里人传说先生有良药。
- 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争相拿着病眼来求我洗涤迷茫。
- 先生无药亦无方:先生无药也无方。
- 请将心来为君洗:请将心来为你洗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学问和心境的深刻理解。他的诗作多以心境和学问为主题,强调内心的清明和学问的源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家铉翁在与朋友刘文蔚讨论学问和心境时所作。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心境清明和学问追求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内心的静定来战胜外界的干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心境清明和学问追求的重要性。诗中“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等句,形象地描绘了心境的清明和眼睛的敏锐。通过“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等句,强调了学问追求的源头和正直。诗中还通过“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等句,表达了通过内心的静定来战胜外界干扰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心境和学问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以静而虚:心因静而虚空,能够容纳更多。
- 眼以动而应:眼睛因观察而反应。
- 心如明月悬太空:比喻心境清明如明月。
- 眼如当户挂清镜:比喻眼睛如门前挂着的清镜,能清晰反映事物。
- 月光不受微云干:月光不受微云干扰。
- 镜光或为尘土暝:镜光可能被尘土遮蔽。
- 学问之道贵澄源:学问的追求贵在澄清源头。
- 源之既澄流自正:源头清澈,水流自然正直。
-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只要心境常如明月般明亮。
- 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寒风暑气怎能成为我的病痛。
- 吾友平生读书眼:我的朋友一生读书的眼光。
- 炯然不与事物竞:炯炯有神不与事物竞争。
- 外圜偶被轻埃薄:外界偶尔被轻尘覆盖。
- 灵府不摇中自定:内心不动摇自会稳定。
- 杜门息交逾三旬:闭门谢客超过三十天。
- 强本胜邪在一静:强化根本胜过邪恶在于一静。
-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昨天拄杖来到我的蜗居。
- 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共同探讨墙上先天的内外图。
- 穷探羲孔象中意:深入探究伏羲孔子的象征意义。
- 不与异说论悬殊:不与异说争论悬殊。
- 高谈亹亹竟日暮:高谈阔论直至日暮。
- 晴光滟滟生清矑:晴光闪烁生出清澈的眼眸。
- 夜归不烦炬火照:夜晚回家不需要火炬照亮。
- 入门索观细字书:进门就索要细字书阅读。
- 晨兴宿雾尽扫却:清晨起来宿雾全被扫除。
- 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银海灿烂可以贯穿碧虚。
- 神耶天耶孰能诘:神啊天啊谁能质问。
- 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心啊眼啊万变归于同一枢纽。
-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乡里人传说先生有良药。
- 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争相拿着病眼来求我洗涤迷茫。
- 先生无药亦无方:先生无药也无方。
- 请将心来为君洗:请将心来为你洗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等,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心境和眼睛的状态。
- 对仗:如“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如“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等,通过象征表达了心境的清明和眼睛的敏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心境的清明和学问追求的重要性。通过内心的静定和学问的源头,来战胜外界的干扰和邪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比喻心境的清明。
- 清镜:比喻眼睛的敏锐。
- 微云:比喻外界的干扰。
- 尘土:比喻外界的干扰和遮蔽。
- 学问之道:比喻学问追求的源头。
- 源之既澄:比喻学问追求的源头清澈。
- 月体明:比喻心境的清明。
- 读书眼:比喻读书的眼光。
- 轻埃薄:比喻外界的轻尘覆盖。
- 灵府:比喻内心。
- 先天内外图:比喻学问的源头。
- 晴光:比喻清澈的眼眸。
- 银海:比喻眼睛。
- 碧虚:比喻清澈的眼眸。
- 良剂:比喻良药。
- 懵眯:比喻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如明月悬太空”比喻的是什么? A. 心境的清明 B. 眼睛的敏锐 C. 学问的源头 D. 外界的干扰
-
诗中“学问之道贵澄源”中的“澄源”指的是什么? A. 学问的源头 B. 心境的清明 C. 眼睛的敏锐 D. 外界的干扰
-
诗中“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表达了什么? A. 心境的清明 B. 眼睛的敏锐 C. 学问的源头 D. 外界的干扰
-
诗中“吾友平生读书眼”中的“读书眼”指的是什么? A. 读书的眼光 B. 心境的清明 C. 眼睛的敏锐 D. 外界的干扰
-
诗中“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表达了什么? A. 心境的清明 B. 眼睛的敏锐 C. 学问的源头 D. 内心的静定
答案:
- A
- A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心境的变迁和对学问的追求。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比江南和江北,表达了心境的清明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家铉翁《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两者都表达了心境的清明和对学问的追求,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心境的变迁,而家铉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心境的静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对宋代文学的详细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