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国谣·春欲暮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了,满地的落花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娇艳。心中惆怅的鹦鹉被关在玉笼里,孤独地栖息着,没有伴侣。南方的归程在哪里呢?我向花儿询问,它却默默无言。早晚我会回到故乡,只恨没有一双翠色的羽翼。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暮:即将傍晚,形容春天快要结束。
- 落花:指春天的花朵凋落。
- 惆怅:形容心中感到忧伤和失落。
- 玉笼:用美玉制成的鸟笼,象征珍贵与孤独。
- 问花花不语:指向花儿询问,却得不到回应,表现了孤独和无奈。
- 双翠羽:指一双美丽的翅膀,象征自由与归属。
典故解析:
- 鹦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孤独与失落,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呼应。
- 南望:古人常有南归的习惯,往往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梦得。其诗风清新秀丽,多描写离愁别绪,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韦庄一生经历动荡,常在战乱中漂泊,因此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归国谣·春欲暮》作于韦庄晚年,彼时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正值春天的暮期,春意渐去,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心中不禁感到惆怅,抒发了对美好过往的留恋。
诗歌鉴赏:
《归国谣·春欲暮》通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满地落花红带雨”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象征着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落花在雨中,更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接下来,诗人以“惆怅玉笼鹦鹉”引入了孤独的意象,鹦鹉的孤独栖息在玉笼中,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鹦鹉通常是人们的伴侣,而在这里却显得格外孤单,进一步加深了主题的悲凉。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这一句中,诗人向花儿询问归程,却得不到回应,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花儿的沉默似乎回应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的“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更是将诗人的思乡情绪推向高潮。翠羽象征着自由与归宿,而“恨无双翠羽”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自由归乡的遗憾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韦庄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欲暮:春天快要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满地落花红带雨: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花瓣在雨中显得格外娇艳,增添了诗意。
- 惆怅玉笼鹦鹉:鹦鹉象征孤独,玉笼则传达出一种奢华与无奈的对比。
- 单栖无伴侣:强调鹦鹉的孤独,投射诗人的内心感受。
- 南望去程何许:表达对归程的渴望与迷茫。
- 问花花不语:花儿的沉默象征着无奈与孤独。
- 早晚得同归去:表达归乡的决心与期待。
- 恨无双翠羽:象征着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表达无奈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落花比作短暂的美好,暗示事物的无常。
- 拟人:花儿被赋予了“无语”的特性,增强了孤独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结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短暂与美好。
- 鹦鹉:象征孤独与伴侣的缺失。
- 玉笼:象征奢华的孤独。
- 翠羽:象征自由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欲暮”指的是什么?
A. 春天快要结束
B. 夏天来临
C. 秋天到来
D. 冬天来临 -
诗中鹦鹉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孤独
C. 友谊
D. 自由 -
“问花花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冷漠
C. 无奈与孤独
D. 愤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韦庄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韦庄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绪表达。韦庄的《归国谣》通过孤独的意象传达了对归属的渴望,而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了对故乡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集》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