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白话文翻译
在红楼告别的夜晚,令人感到惆怅,
香灯下半卷的流苏帐子,显得格外清幽。
残月刚刚升起,美人含泪向我告别。
琵琶声中金翠色的羽毛,弦上传来黄莺的歌声。
她劝我早点回家,窗前人儿宛如花一般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楼:指华丽的楼阁,象征美好事物的地方。
- 惆怅:忧愁,悲伤。
- 香灯:散发香气的灯具,营造氛围。
- 流苏:一种装饰,常见于帐帷,象征轻盈与柔美。
- 残月:指月亮将要落下,象征时光流逝。
- 美人和泪辞:美人含泪告别,表达离别的悲伤。
- 琵琶金翠羽:琵琶的装饰,象征音乐的优美。
- 弦上黄莺语:形容琵琶声如黄莺鸣叫般动听。
- 绿窗人似花:窗前的人如花一般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琵琶”源自古代乐器,常与女子的才艺和美丽相联系。流苏帐和香灯则是古代居所的装饰,营造了告别时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梦得,曾任翰林学士。其诗风婉约、细腻,擅长描写离别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庄生活的动荡时期,离别和思念是他创作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词作,描绘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红楼别夜堪惆怅”引入主题,读者立刻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情感。红楼象征着美好与幸福,而“惆怅”则是离别时不可避免的情感反应。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香灯半卷流苏帐”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又孤寂的环境,流苏帐的轻盈与灯光的温暖形成对比,使得离别的氛围更加沉重。随后,诗人通过“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悲伤。残月象征着即将结束的美好时光,而“美人和泪辞”则使得这一画面更加动人心弦。
琵琶的音乐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如同黄莺的歌声清脆悦耳,然而,正是这种音乐的美好更衬托出离别的苦涩。“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一句,传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美好人儿的思念,仿佛在提醒诗人尽早回归那个温暖的家。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使得离别的伤感愈加深入人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楼别夜堪惆怅:在红楼中告别的夜晚,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 香灯半卷流苏帐:香气四溢的灯下,流苏帐子轻轻卷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刚刚升起,美人含泪向我告别,情景凄美。
-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琵琶声如金翠般美丽,弦上传来黄莺的悦耳歌声。
-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她劝我早点回家,窗前的人如花般美丽,令人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花,形象生动。
- 拟人:琵琶声被赋予了黄莺的特质,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性。
- 对仗:如“香灯半卷流苏帐”与“琵琶金翠羽”,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人儿和往昔时光的怀念,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着美好与富丽的生活。
- 流苏帐:代表着柔美与轻盈的生活环境。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再。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才艺,也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绿窗:窗前的人与景象,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楼”象征着什么?
A. 忧伤
B. 美好
C. 生活
D. 离别 -
“香灯半卷流苏帐”中的“流苏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灯具
C. 一种帐帷
D. 一种装饰 -
整首词的主题主要是?
A. 思乡
B. 离别与思念
C. 生活的琐碎
D. 自我反思
答案
- B. 美好
- C. 一种帐帷
- B. 离别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柳永《雨霖铃》:同样描绘了离别的伤感。
诗词对比:
- 与韦庄的“红楼别夜堪惆怅”相较,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离别时更多了一份柔情,韦庄则侧重于描绘环境与内心的惆怅。
- 柳永的“雨霖铃”则在音乐意象上更为丰富,强调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