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常权》
时间: 2025-01-01 13:0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常权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曾佐下风山县里,长官贵重若神明。
行香野寺徐方至,白事琴堂久始迎。
远递无书悲契阔,老襟有泪怆生平。
郎君如玉闻先夭,谁护丹旌问去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常权的深切怀念。曾经在风山县里共事时,他如同神明一般受人尊重。如今,我缓缓走到野寺,感受到白事琴堂的悲凉气氛。远方的信件未曾送到,心中悲痛契阔,泪水湿润了我的衣襟。郎君如玉般的才华早逝,谁来护送那丹青的旗帜,询问他去向的旅程?
注释
字词注释:
- 佐:帮助,辅佐。
- 长官:指官职,意指地位尊贵的人。
- 行香:行香是古代的一种仪式,通常是为了祭祀或纪念。
- 白事:丧事,表示悲伤的场合。
- 琴堂:古代乐器演奏的场所,此处指丧事中奏琴以寄托哀思。
- 契阔:指书信的无音信,情感的隔阂。
- 郎君:对男子的尊称,此处指常权。
- 丹旌:表示尊贵的旗帜,常用来象征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典故解析:
- “如玉”: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或才华出众,此处指常权的才华与人品。
- “白事琴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常用来表达哀思,丧事时奏琴以寄托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天游,宋代诗人,元丰年间人。其诗风清新高远,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常权去世之后,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切的怀念与哀痛。常权是诗人的挚友,二人曾在政治上共事,深厚的友情使得诗人在其逝世时感到无比的悲伤。
诗歌鉴赏
《哭常权》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念的悼亡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提到“曾佐下风山县里,长官贵重若神明”,这不仅回忆了与常权共事的美好时光,也暗示了他在世时的威望与地位。接着,诗人以“行香野寺徐方至”引入了哀悼的场景,白事琴堂的描写则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氛围。
“远递无书悲契阔”,表达了信息的闭塞与情感的距离,使人感受到对逝者无法再沟通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联“郎君如玉闻先夭,谁护丹旌问去程”,更是将对常权的惋惜推向高潮,强调了其才华与早逝的对比,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与疑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哀伤,也反映了社会对生命有限与友谊珍贵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深厚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佐下风山县里:回忆与常权在风山县的共事经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长官贵重若神明:常权在世时的崇高地位与受人尊敬。
- 行香野寺徐方至:诗人缓缓走向寺庙,象征着哀悼之旅。
- 白事琴堂久始迎:丧事的悲凉氛围,琴声响起,寄托哀思。
- 远递无书悲契阔:远方没有音信,悲伤与友人之间的隔阂。
- 老襟有泪怆生平:年老之际,泪水流淌,感慨自己的一生。
- 郎君如玉闻先夭:赞美常权的才华,惋惜其早逝。
- 谁护丹旌问去程:对常权未来命运的疑问,透露出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常权比作“如玉”,强调其珍贵与独特。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形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象征:丹旌象征着荣誉和地位,暗示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常权的深切怀念与惋惜,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友情的珍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官:象征权威与尊重,反映常权的地位。
- 琴堂:象征艺术与哀悼,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 丹旌:象征荣誉与尊贵,暗含对常权生前地位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哭常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与惋惜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白事”指的是什么?
- A. 婚礼
- B. 丧事
- C. 生日
- D. 祭祀
-
“郎君如玉闻先夭”中的“如玉”用来形容什么?
- A. 财富
- B. 才华
- C. 身体
- D. 地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短歌行》 - 曹操
诗词对比: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更侧重于离别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忆,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与《哭常权》在情感基调上有所相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选编宋代诗人作品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详细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