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竹溪三诗·效颦一首》

时间: 2025-01-01 13:25:26

衰残悔不早修真,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衰残悔不早修真,
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
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
谄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两间无愧怍,
有辞可以白先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反思。诗人感到年华已逝,后悔未早修炼真理;即使衣衫褴褛,也不必为贫困而追逐物质。人们所作的恶行,将会影响三世的因果,想要香火供奉,必须以再生为目标。先辈们在世时始终怀念汉朝的辉煌,而那些谄媚的人则试图在新形势中求得生存。无论俯仰之间,都不觉得羞愧,言辞可以向先人交代自己的作为。

注释:

  1. 衰残:衰老和残破,指人的衰老状态。
  2. 蓝缕:指衣服破旧,形容贫困。
  3. 诸恶:各种恶行。
  4. 三世业:指前世、今生与来世的因果关系。
  5. 瓣香:指祭祀用的香,象征对先人的敬仰与追忆。
  6. 谄子:谄媚之人。
  7. 俯仰:俯视和仰望,形容胸怀与态度。
  8. 白先人:向先人解释或交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君则,号石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诗风多元而富有哲理,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代,时代背景动荡,诗人借古抒怀,反思个人和后代命运的关系,试图以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对抗当时社会的浮躁与功利。

诗歌鉴赏:

《和竹溪三诗·效颦一首》以其独特的哲理思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乃至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便以“衰残悔不早修真”引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与对早期修行的后悔,暗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提到即使身处贫困,也不必追逐物质的富贵,这道出了真正的精神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在诗中,刘克庄通过“诸恶能通三世业”的表述,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这些行为在因果法则中是有影响的,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先人和自身的反思,表达出一种无愧于心的态度,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又有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诗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衰残悔不早修真:诗人感叹自己年老衰残,后悔未能早早修炼真理。
  • 蓝缕何须更逐贫:即使衣衫褴褛,也无需再去追求金钱和物质。
  • 诸恶能通三世业:各种恶行都会影响到今生与来世的因果。
  • 瓣香要做再来身:香火供奉需要为再生做准备,强调因果关系。
  • 先民至死思存汉:先辈们即使在世时也想着汉朝的辉煌。
  • 谄子偷生作美新:那些谄媚的人试图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
  • 俯仰两间无愧怍:无论上下都不觉得羞愧。
  • 有辞可以白先人:有话可以向先人交代,表达对传统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俯仰”与“无愧怍”,形成了整齐的对偶。
  • 比喻:用“蓝缕”比喻贫困的状态。
  • 反复: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与对先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责任,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警示后代珍惜修行的机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蓝缕:代表着贫困与对物质的超越。
  • 香火:象征着对先人的敬仰与传统的延续。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蓝缕”指代什么?
    A. 富贵
    B. 贫困
    C. 荣耀
    答案:B

  2. “诸恶能通三世业”中的“三世”指的是哪些?
    A. 今生、来世、前世
    B. 过去、现在、未来
    C. 前世、今生、后世
    答案:C

  3. 诗人强调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追逐财富
    B. 修身养性与道德责任
    C. 荣耀历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杜甫
  2. 《春望》——杜甫
  3.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修行与道德责任,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3. 《刘克庄研究》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能够为理解诗词提供更深的背景知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