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堂二首》

时间: 2024-12-29 19:33:31

时时缓步到如山,公竹风过绕懦弦。

此是老人消日处,客来须饮去须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山堂二首
作者:姜特立 〔宋代〕

时时缓步到如山,
公竹风过绕懦弦。
此是老人消日处,
客来须饮去须眠。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时常缓缓走到这个如山般的堂屋,公竹在微风中摇曳,声音环绕着懦弱的弦乐。这是老人消磨时光的地方,客人来访时需要饮酒,饮尽后再去安然入睡。

注释

  • 如山:形容堂屋的稳重和庄严,如同高山一般。
  • 公竹:指的是一种竹子,特指那种挺直而高大的竹子,象征着清雅和坚贞。
  • 懦弦:指的是细微而柔弱的弦乐,可能是古琴或其他弦乐器,传达出一种柔和的音乐。
  • 消日处:形容消磨时间的地方。
  • 须饮去须眠:表示来访的客人应当喝酒,喝完后再去休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若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的隐居生活,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恬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恬静而宁静的场景,诗人通过“如山堂”表现出一种稳重和持久的气质,似乎在暗示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沉思。公竹在风中的摇曳声,细腻而又富有韵律感,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听觉体验,仿佛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与人心的共鸣。

诗中的“老人”形象,既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而“客来须饮去须眠”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这种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时缓步到如山:诗人常常慢慢走到这个如山的堂屋,体现了对这个环境的依恋和向往。
  2. 公竹风过绕懦弦:公竹在微风中摇曳,声音环绕着柔弱的弦乐,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3. 此是老人消日处:这正是老人们消磨时光的地方,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4. 客来须饮去须眠:来访的客人需要饮酒,饮酒后再去休息,体现了生活的乐趣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如山”比喻堂屋的稳重,深化了意象的表达。
  • 拟人: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有生命,为场景增添了动感。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平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的简单与美好,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如山:象征稳重和持久,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公竹:象征清雅和坚贞,体现自然的气息。
  • 懦弦:代表柔和的艺术与文化氛围,反映人文修养。
  • 老人:象征智慧与生活的从容,传递出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如山”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堂屋的稳重
    • C. 诗人的心情
  2. “公竹”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清雅和坚贞
    • B. 生活的繁华
    • C. 时光的流逝
  3. 诗中提到的“须饮去须眠”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对友情的珍视
    •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同样有自然的元素,更加突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