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
时间: 2025-01-01 15:0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暑
作者:姜特立 〔宋代〕
吾性仍忍寒,不爱秋暑闷。
既抱相如渴,复喘平叔汗。
疥疾亦相乘,爬搔扰躯干。
平生懒挥箑,况复蚊蚋乱。
忽闻隐雷声,引颈若鹅鹳。
雨意竟萧条,依然坐深爨。
安得天公仁,霜令从此换。
白话文翻译
我天性能忍受寒冷,却不喜欢秋天的暑气和闷热。
像是怀着渴望,却又喘息着流汗。
身上的疥疾也在加重,抓挠搅扰着身体。
我平生懒得挥动扇子,更何况现在还要面对蚊虫的骚扰。
忽然听见远处隐隐的雷声,仰头似乎像只白鹳。
雨意依然显得萧条,我仍旧坐在火炉旁。
怎么才能得到天公的怜悯,让霜从此替代这炎热呢?
注释
- 吾性仍忍寒:我天性仍然能忍受寒冷。
- 不爱秋暑闷:不喜欢秋季的闷热。
- 相如:指的是对水的渴望。
- 平叔:指平生的汗水。
- 疥疾:一种皮肤病,造成严重的瘙痒。
- 蚊蚋:指蚊子和其他小虫,骚扰人。
- 隐雷声:远处隐隐的雷声。
- 引颈若鹅鹳:仰头像白鹳一样,形容专注或期待的样子。
- 坐深爨:坐在火炉旁,表示在温暖的环境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暑》写于晚秋时节,诗人因炎热的天气而感到不适,表达了对秋季高温的厌恶和对寒冷天气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炎热天气的厌烦。首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性格和情感基调,接下来通过对身体不适的描写,将个人感受与环境变化紧密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诗中多次提到身体的困扰,如“疥疾”、“爬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痛苦。尤其是“蚊蚋乱”的描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雷声的出现打破了炎热的静谧,似乎预示着一场雨的降临,但“雨意竟萧条”的描述又让人感到失望,诗人对天气的无奈与渴望在此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安得天公仁,霜令从此换”则表现了对凉爽天气的期待,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性仍忍寒: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适应,但对秋暑的拒绝。
- 不爱秋暑闷:进一步明确了诗人的情绪,体现出对秋季高温的不满。
- 既抱相如渴,复喘平叔汗:通过比喻对比,表现身体的疲惫与不适。
- 疥疾亦相乘:将身体的疾病与环境的影响结合,展现出生活的艰辛。
- 平生懒挥箑,况复蚊蚋乱:强调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烦躁。
- 忽闻隐雷声,引颈若鹅鹳:雷声的隐约,象征希望的来临。
- 雨意竟萧条,依然坐深爨:雨的期待未能带来改变,反映出一种失落感。
- 安得天公仁,霜令从此换:表达对凉爽天气的渴望,感叹自然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引颈若鹅鹳”,将期待和专注生动形象化。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爬搔扰躯干”,强调身体的不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季高温的厌烦与身体不适的叹息,同时寄托了对凉爽天气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暑: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
- 隐雷: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 霜:象征着凉爽与舒适,诗人渴望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对秋季的感受是?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D. 期待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疾病是__。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凉爽天气的渴望。(对/错)
答案
- B
- 疥疾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经历战乱后的失落与对和平的渴望,与姜特立《秋暑》中对自然环境的厌恶和对凉爽的期待形成对比。两者都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