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酺宴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6 08:08:18

晓月调金阙,朝暾对玉盘。

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都酺宴四首 其三
作者: 张说 〔唐代〕

晓月调金阙,朝暾对玉盘。
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月光照耀着金色的宫阙,朝阳映照着璀璨的玉盘。
鸟儿争相飞散,欢快的乐师们围绕着百花齐舞。
能遇到圣明的君主实在是幸运,承受他的恩惠万物自然欢乐。
洛桥上即将点燃蜡烛,醉态翩翩的舞者轻拂着归鞍。

注释:

  • 晓月:清晨的月亮,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金阙:金色的宫殿,代表着皇宫的华丽。
  • 朝暾:清晨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 争驰:飞奔、聚散,形容鸟儿的活跃。
  • 斗伎:乐师们在斗技,形容他们争相表演。
  • 洛桥:洛阳的桥,地点的指代。
  • 举烛:点燃蜡烛,象征着即将开始的庆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 667—730),字季友,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东都酺宴》是张说为庆祝洛阳的宴会而作,表现了当时繁华的洛阳盛况和人们的欢愉情绪,展现了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东都酺宴四首 其三》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展现了唐代洛阳的繁华与欢乐。诗的开头用“晓月”和“朝暾”描绘了一个清新美丽的早晨,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接着“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鸟儿飞舞,乐师们表演,生动地再现了宴会的热烈气氛。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认为能遇到这样的君主是多么幸运,而在他的恩惠下,万物都自然欢愉,体现了对国家和谐的寄托。最后的“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将宴会的高潮推向顶点,烛光即将点燃,舞者在醉意中轻拂马鞍,营造出一种欢乐而又梦幻的氛围,令人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朝气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月调金阙:描绘清晨的月光照耀着金色的宫阙,营造出一种清新、高贵的氛围。
  • 朝暾对玉盘:朝阳映照着玉盘,象征着繁荣和美好。
  • 争驰群鸟散:鸟儿们在空中飞舞,表现出一种自由和活泼的场景。
  • 斗伎百花团:乐师们在百花旁表演,增强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 遇圣人知幸:表达遇到明君的幸运,突出政治的安定。
  • 承恩物自欢:在君主的恩惠下,万物自然欢欣鼓舞。
  • 洛桥将举烛:即将点燃蜡烛,暗示宴会的开始。
  • 醉舞拂归鞍:醉酒中舞者轻拂马鞍,展现出一种醉人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清晨的象征,增添了意境。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鸟儿、花朵被赋予情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圣明君主的感激,展现了唐代繁荣的社会风貌,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和谐与个人幸福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月: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金阙:代表权力和荣耀。
  • 朝暾:象征温暖和生命的活力。
  • 群鸟:自由与生机的象征。
  • 斗伎:文化艺术的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圣明君主的感激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B

  2. “晓月调金阙”中的“金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皇宫
    C. 一座山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洛桥”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繁荣的宴会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说的《东都酺宴》和杜甫的《春望》都是描写盛世景象的诗作。张说的诗注重宴会的欢愉,而杜甫更注重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命运,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