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西城》
时间: 2025-01-06 07:5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州西城
作者:张说 〔唐代〕
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
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
危堞临清境,烦忧暂豁然。
九围观掌内,万象阅眸前。
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
汀葭变秋色,津树入寒烟。
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
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
白话文翻译:
这片水乡是多么辽阔,风浪涌动直达天空。
西江的水流在这里汇合,南方的湖泊也连成一片。
高高的城墙临近清澈的境地,烦恼与忧愁暂时得到解脱。
在九座围墙的围观中,万千事物尽收眼底。
日落时分在长沙的沙洲,山脉横亘在云梦的田野上。
水边的芦苇变成了秋天的色彩,渡口的树木映入寒烟之中。
潜在的山洞探寻灵异之事,浮生则向圣仙致意。
至今再也看不到,踪迹已然消失,事情只在空中流传。
注释:
- 辽旷:辽阔、广阔。
- 风波:水面上的风浪。
- 西江:指西江河流,流经的地区。
- 危堞:指高耸的城墙或楼阁。
- 烦忧:烦恼与忧虑。
- 九围:指九座围墙,象征保护。
- 掌内:视野之内。
- 日去:日落。
- 长沙渚:指长沙的沙洲。
- 云梦田:指云梦泽一带的田野。
- 潜穴:隐秘的洞穴。
- 灵诡:灵异、奇怪的事物。
- 浮生:生命的无常。
典故解析:
- 云梦:云梦泽是古代著名的湿地,文化背景深厚,常用来象征美好的风景。
- 长沙:历史名城,诗人提及此地,可能意在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圣仙:道教中指代超脱尘世、修道得道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字文贞,号白云,生于唐玄宗时期,因其作品多描写风景与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人推崇,风格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说在岳州时的游历,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岳州西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中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岳州的辽阔与宁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开篇以“水国”与“风波”引入,展现了水乡的广阔和自然的力量,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西江与南浦的交融,展现出水域的和谐美。诗中“危堞”一语,既描绘了高耸的城墙,又暗示了诗人心中对生活的忧虑与烦恼,然而随着诗境的推进,这种烦忧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广阔的视野与内心的宁静。
随着日落与山川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结尾提到“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更是反映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强调了事物的无常与人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描绘水乡的辽阔与壮丽,风波与天际交相辉映。
- “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描述水流汇合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和谐。
- “危堞临清境,烦忧暂豁然。”:高耸的城墙让人心情开阔,暂时忘却烦恼。
- “九围观掌内,万象阅眸前。”:在围墙之内观察万千景象,体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
- “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画面转换,展现日落时分的美景,意象丰富。
- “汀葭变秋色,津树入寒烟。”:描绘秋天的色彩与寒意,营造出季节的变化。
- “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探寻神秘与灵异的事物,表现对超脱的向往。
- “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事物的无常与遗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形成优美的音韵。
- 比喻:将自然与内心感受相结合,以景喻情。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赋予其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往事物的感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与淡泊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国: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源泉。
- 西江:代表自然的流动与交融,富有生命力。
- 危堞:象征人类的精神追求与保护。
- 秋色: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潜穴:代表未知的探索与追求真理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国”主要指什么?
- A. 湖泊
- B. 水乡
- C. 江河
-
诗人通过“日去长沙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享受宁静
- C. 忧虑
-
“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活的无常
- B. 友情的珍贵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岳州西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加注重水乡的辽阔与哲理,而后者则更侧重于静谧的山居生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