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张说 〔唐代〕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的故乡邹鲁,表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与典雅。孔子的家乡如同圣地,儒家风气浓厚。龙骖象征着高贵的品德回到旧居,凤德体现了孔子的美德在后世的传承。走进孔子的书室,仿佛神灵依然在此,走进堂上,乐声仿佛在耳边回响。如今的世道期待一位明君来施行王法,恢复礼治。
注释:
- 孔圣:指孔子,被尊称为“孔圣”或“至圣先师”。
- 邹鲁:指孔子的故乡邹国,位于今山东省。
- 儒风:儒家思想的风气和影响。
- 龙骖:龙的骖乘,象征高贵的地位或品德。
- 凤德:凤鸟的德行,象征高尚的品德。
- 神如在:形容进入孔子的书室,依然感受到孔子的神灵在此。
- 乐似闻:指走进堂上,仿佛能听到孔子讲学的乐声。
- 一王法:指理想中的治理法则,期待有明君恢复礼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之,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和文化,风格典雅,常在宫廷间任职。张说的诗作往往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应圣旨为孔子的祭祀所作,旨在表达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是一首表达对孔子崇敬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孔子故乡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开篇即点明地点“邹鲁”,使人感受到文化的根基与源流。接着用“龙骖”与“凤德”的意象,传达孔子高尚品德的伟大及其在后世的影响力。诗中提到“入室神如在”,更是将孔子的精神与思想呈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他仍在此教导弟子。最后一句“今日待明君”,则深含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表达了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描绘孔子的故乡,表明那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氛围浓厚。
-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高贵的品德与美德在此交汇,象征孔子的教导历久弥新。
-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进入孔子的书室,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教诲仍在耳边回响。
-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期待有明君来恢复理想中的治理法则,反映诗人的政治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骖”和“凤德”比喻孔子的高尚品德。
- 拟人:通过“神如在”表现孔子的精神依然在场。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崇敬,同时反映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体现出文化自信与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子:代表儒家思想的象征,智慧与道德的化身。
- 邹鲁:象征文化的根基。
- 龙骖与凤德: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的政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孔子的故乡是哪个地方? a) 齐国
b) 邹鲁
c) 楚国
d) 燕国 -
诗中提到的“龙骖”与“凤德”分别象征什么? a) 地位与财富
b) 高贵品德与美德
c) 权力与统治
d) 学识与才华 -
“今日待明君”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对孔子的怀念
b) 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
c) 对和平的向往
d)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 b) 邹鲁
- b) 高贵品德与美德
- b) 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描绘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忧虑,而《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则更侧重于对文化与政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