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白话文翻译:
每天在巴东峡口,黄鱼在波浪中翻滚,活力十足。
它的脂肪可以饲养狗,长得太大反而无法容身。
筒子和桶子长期使用,不知风雷会不会化作神灵。
泥沙卷着涎沫,回头望去竟然像怪龙的鳞片。
注释:
- 巴东峡:指的是巴东地区的峡谷,位于长江上游,以其险峻的自然景观闻名。
- 黄鱼:一种鱼类,寓意丰富,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脂膏:指鱼的油脂,富含营养。
- 不容身:形容鱼体型过大,难以容纳或安放。
- 筒桶:指盛水的桶,常用来捕捞鱼。
- 风雷:自然现象,暗示威力和神秘。
- 怪龙鳞:形容泥沙翻卷的样子,似乎像龙的鳞片,增添了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杜甫的创作风格多样,且在历史、政治、民生等方面有深刻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描绘黄鱼的场景,可能反映了杜甫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对鱼的细致描写,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鱼》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巴东峡的自然景观和黄鱼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首句“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以自然景色引入,给人一种清新之感。黄鱼在波浪中活跃,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然而,接下来的“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则暗示了生活中繁荣背后的困扰,鱼虽养狗,但长大后却难以安放,反映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悟。
诗中“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则通过生活细节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期待,久而久之的习惯与自然力量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同时,“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以奇特的比喻,生动描绘了泥沙翻滚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冲击,也暗示着生命的变幻与无常。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杜甫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见巴东峡:描写了每天都能看到巴东峡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
- 黄鱼出浪新:黄鱼在波浪中翻滚,象征着活力与生机。
- 脂膏兼饲犬:黄鱼的油脂丰富,可以用来养狗,暗示着它的价值。
- 长大不容身:鱼长大了反而无法容纳,隐含了人生的困扰。
- 筒桶相沿久:长时间使用的筒子和桶子,表现了一种持久的生活状态。
- 风雷肯为神:自然力量是否能化为神灵,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
- 泥沙卷涎沫:泥沙翻滚的景象,给人以动感。
- 回首怪龙鳞:回头看到的泥沙景象,似乎像龙的鳞片,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泥沙比作怪龙的鳞片,形象生动。
- 拟人:给自然赋予神性的特点,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黄鱼这一意象,展现了生与死、繁荣与困扰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鱼:象征生命力与希望,但也隐含着生活的困扰。
- 巴东峡:自然景观的代表,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泥沙:生命的流动与变化,象征着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巴东峡”位于哪个国家?
- A. 中国
- B. 日本
- C. 韩国
- D. 越南
-
“黄鱼出浪新”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希望与活力
- C. 恐惧
- D. 无奈
-
诗中提到的自然力量“风雷”象征什么?
- A. 短暂
- B. 强大与神秘
- C. 失落
- D. 温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与李白在自然题材上的表现,杜甫更加注重生活的现实,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杜甫通过黄鱼的意象展现生活的困扰,而李白在《庐山谣》中则描绘了壮丽的山水,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