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白话文翻译:
将汉朝的封号提起,天下万国都应齐心协力。
请问那悬挂车马的守卫,治理国家的节俭德行如何呢?
如今征召英俊之人,竟有草野之人窃取犬羊。
我希望能警惕战争如同警惕火灾一般,让恩惠加深于四海之内。
注释:
字词注释:
- 提封:提升封号,指提升权力或地位。
- 悬车守:指守卫国家,悬挂车马是古代守卫的象征。
- 俭德:节俭与德行,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 俊乂:英俊的人才,指有才能的人。
- 草窃:草野之人,指平民或小人物;窃取即偷盗。
- 戒兵犹火:比喻战争的危险性,需时刻警惕。
典故解析:
“万国尚同心”体现了对国家团结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一与和谐的追求。诗中涉及的“俭德”是传统治国理念,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疾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提封》写于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忧虑,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提封》是一首集中体现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诗中首先以“提封汉天下”的豪迈气势,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万国和谐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接着,通过对“悬车守”的提问,杜甫引入了节俭和德行的重要性,这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
杜甫的诗歌往往充满对现实的深刻观察,这首诗也不例外。提到“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才短缺和社会动乱的无奈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状况。最后,愿望“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则是对和平的渴望,期盼国家能够远离战争,施恩于四方,达成和谐统一的局面。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命运的关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提封汉天下: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强调汉朝的伟大和影响力。
- 万国尚同心:希望万国之间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 借问悬车守:向守卫国家的官员提问,表达对治理之道的探讨。
- 何如俭德临:探求节俭与德行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 时征俊乂入:提到现今人才的缺乏,反映了对人才流失的担忧。
- 草窃犬羊侵:描绘了社会动荡的现象,反映了民生困苦。
- 愿戒兵犹火:以火喻战争,警惕战争的危险。
- 恩加四海深:期望施恩于百姓,普及施政的美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提封汉天下”与“万国尚同心”,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战争比作火,强调其危险性。
- 反问:通过“借问悬车守”引发思考,激发读者对治国理政的关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了杜甫对和平、节俭与德治的向往,体现了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天下:象征统一与强盛,传达对国家的期待。
- 悬车:代表守卫与治理的责任。
- 犬羊:象征民生困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兵与火:战争的象征,警惕其带来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俭德”指的是什么?
A. 奢侈与贪婪
B. 节俭与德行
C. 战争与和平 -
“愿戒兵犹火”的意思是什么?
A. 拥抱战争
B. 警惕战争的危险
C. 赞美火的美丽 -
诗中“时征俊乂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才的欣赏
B. 对人才短缺的担忧
C. 对草民的嘲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了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杜甫更为现实主义,李白则多表现豪情壮志。
- 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饮酒作乐,而杜甫在《提封》中则更关注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