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纸萧萧印月痕,
数声新雁过江村。
孤愁不与梦俱断,
羸老岂知身尚存?
世事万端归蠹简,
秋风百感集清樽。
荷锄家圃知何憾?
犹胜生求入玉门。
白话文翻译:
窗纸上隐约映出明月的痕迹,几声新来的大雁飞过江边的村庄。我的孤独愁苦与梦境无法割舍,衰老的我又怎么知道自己仍然活着呢?世间的种种事务都归结为一纸废话,秋风带来了百般感慨,聚集在清酒的酒樽中。手握锄头在家园劳作,心中又有什么遗憾呢?这总比生死之事还要好,至少我不必去追求那玉门之地的名利。
注释:
- 窗纸:古代窗户用纸,常用来隔绝寒风。
- 萧萧:形容窗纸在秋风中发出的声响。
- 月痕:月亮的影子或痕迹。
- 孤愁:孤独的愁苦。
- 羸老:形容衰老虚弱。
- 蠹简:比喻无用的世事。
- 百感:多种感触。
- 荷锄:指拿着锄头,象征农民的生活。
- 玉门:古代以西域为名的地方,象征名利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陆游的诗风以豪放、悲壮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及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枕上》是陆游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正值国破家亡之际,陆游虽然身处晚年,却依然对国家和个人理想有着执着追求,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歌鉴赏:
《枕上》是陆游晚年的一首重要作品,诗中透出浓厚的孤独感与哲理思考。正如标题所示,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窗外的月光与秋风勾起他对人生的沉思。开篇的“窗纸萧萧印月痕”,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往的怀念。
接着,诗人以“数声新雁过江村”描绘自然景象,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新雁的归来让人联想到故乡的亲切,却也映衬出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接下来的“孤愁不与梦俱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楚,尽管梦境可以带来慰藉,但孤独的愁苦依然如影随形。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将视角转向世事,感叹“世事万端归蠹简”,表明对纷繁复杂的世态的厌倦与无奈。秋风带来的“百感”,聚集在酒樽中,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尽思索。最后两句“荷锄家圃知何憾?犹胜生求入玉门”,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哲理思考,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既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流露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纸萧萧印月痕:窗纸上的月光影像,声响萧萧,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数声新雁过江村:新来的大雁飞过江边的村庄,象征着远方的故乡和思念。
- 孤愁不与梦俱断:孤独的愁苦与梦境不能完全割舍,展现内心的挣扎。
- 羸老岂知身尚存:衰老的身体却仍然活着,反映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 世事万端归蠹简:种种世事都化为无用的废话,表现对现实的失望。
- 秋风百感集清樽:秋风带来的各种感受汇聚在清酒中,暗示人生的复杂与感伤。
- 荷锄家圃知何憾:手握锄头在家园耕作,表达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 犹胜生求入玉门:与追求名利相比,宁愿过平凡的生活,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意象:窗纸、月痕、新雁、秋风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秋夜的静谧图景。
- 对仗:如“孤愁不与梦俱断”与“羸老岂知身尚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比喻:将世事比作“蠹简”,生动地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生命、理想与现实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纸:象征着人生的脆弱和隔绝。
- 月痕:代表着过去的美好与怀念。
- 新雁:象征着归属和思念。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荷锄:象征着踏实的生活与劳动的快乐。
- 玉门:象征着名利与追求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枕上》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荷锄”是什么意思? A. 拿着锄头
B. 手握笔杆
C. 进行交易
D. 参加宴会 -
“孤愁不与梦俱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枕上》与杜甫《秋夕》: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孤独与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偏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