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飒穷巷,秋思满高云。
吏隐俱不就,此心仍别君。
素怀宗淡泊,羁旅念功勋。
转忆西林寺,江声月下闻。
白话文翻译:
凉风在偏僻的小巷中呼啸,秋天的思绪充满了高空的云彩。官吏们都隐居不再出仕,而我心中仍然想着与你的离别。素心淡泊的宗教信仰,游子在外对成就的惦念。转眼忆起西林寺,江水声和月光下的静谧交织在一起。
注释:
- 凉风:清凉的风,象征秋季的到来。
- 飒:形容风声,表示风声急促。
- 穷巷:偏僻的小巷,暗指孤独的环境。
- 秋思:秋天所引发的思绪,通常是思念和感伤。
- 吏隐:指隐居的官吏,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 素怀:指清淡的心境,强调心灵的宁静。
- 羁旅:指在外的旅居生活,表达游子的孤独。
- 江声月下:描绘出江水流淌和月光照耀的宁静场景。
典故解析:
- 西林寺: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寺庙,通常与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相关。这里可能指李端曾经游览的寺庙,象征着他对宗教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 秋思:在唐诗中常见,秋天是思念的季节,许多诗人借秋天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约公元790年-约公元835年),字君璧,号静斋,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古体诗,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端晚年,正值秋季,可能在他隐居的某个旅舍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端的《秋日旅舍别司空文明》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凉风和高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深远的思绪。诗的开头就通过“凉风”和“秋思”两个意象,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接着,李端以“吏隐俱不就”表达出他对官场的厌倦,这种情感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少见,体现了对仕途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中间两句中,诗人回忆起自己的宗教信仰与在外的羁旅生涯,反映出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过往成就的怀念。最后以“转忆西林寺,江声月下闻”作为结尾,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引向宁静的寺庙,江水和月光的景象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使得整首诗在感伤之余又增添了一丝清幽。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唐诗的特点,尤其是秋日的孤独感和对故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凉风飒穷巷”:凉风在小巷中呼啸,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秋思满高云”:高空中的云彩也承载着诗人的思绪,暗指思念之情。
- “吏隐俱不就”:官场的清淡与隐逸,表达出对现实的厌倦。
- “此心仍别君”:尽管身处隐居,心中仍挂念朋友。
- “素怀宗淡泊”:心中淡泊,期望追求内心的宁静。
- “羁旅念功勋”:在外的生活让人怀念自己的成就。
- “转忆西林寺”:回忆过去的宁静生活。
- “江声月下闻”:江水声和月光交相辉映,让人感到悠远的回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思绪,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整齐,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如“凉风”、“高云”、“江声”、“月下”,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孤独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孤独和思念。
- 高云:代表着诗人的思绪高远,情感深邃。
- 江声: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月下:代表着宁静、清澈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凉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秋天的思绪
C) 春天的温暖
D) 夏天的酷热 -
“吏隐俱不就”中的“吏”指的是哪类人? A) 农民
B) 官吏
C) 商人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西林寺”与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A) 代表繁华
B) 体现内心的宁静
C) 象征权力
D) 反映世俗的欲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者都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王维通过山水描绘了宁静的生活,而李端则通过秋风和回忆传递了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