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妇》

时间: 2024-12-29 17:34:35

梧桐叶落雁来时,见说沙场未解围。

夜夜灯前做针线,倩谁边上寄寒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梧桐叶落雁来时,
见说沙场未解围。
夜夜灯前做针线,
倩谁边上寄寒衣。

白话文翻译:

在梧桐树叶落下、雁阵归来的季节,
听说战场上的围困尚未解除。
我每晚在灯下缝制衣服,
想知道可以寄送寒衣给谁呢?

注释: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秋天和思念。
  • :大雁,秋冬季节迁徙,象征离别和思念。
  • 沙场:指战场。
  • 未解围:战斗尚未结束,围困还在继续。
  • 灯前:指在昏暗的灯光下,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针线:缝纫的工具,代表女性的传统角色。
  • :请、请求的意思。
  •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象征关心与温暖。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沙场”与“寒衣”反映出古代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妇女在战争期间的孤寂与焦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多次战乱,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戍妇的视角,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戍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妇女的心情和生活状态。诗的开头以“梧桐叶落雁来时”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季氛围,象征着孤独和思念。雁阵的归来暗示着离别,而“沙场未解围”则直接点出战争的残酷,令人心生忧虑。

接下来的“夜夜灯前做针线”则展现了妇女的日常生活,灯光下的针线活不仅是身体上的工作,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最后一句“倩谁边上寄寒衣”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丈夫的牵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深重影响和女性的坚韧与无奈。诗人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流露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对历史中的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梧桐叶落雁来时”: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孤独与思念。
    2. “见说沙场未解围”:直接提及战乱,表现出对丈夫安危的忧虑。
    3. “夜夜灯前做针线”:表现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4. “倩谁边上寄寒衣”:表达对温暖和关怀的渴望,以及对丈夫的牵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梧桐叶”和“雁”来象征思念与离别。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展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突显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梧桐:象征秋天和思念。
  • :象征离别和思念,具有迁徙和回归的双重含义。
  • 灯光:象征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 寒衣:象征对丈夫的关心和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梧桐叶落”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秋天的孤独与思念
    C. 夏天的繁荣

  2. “沙场未解围”指的是什么? A. 战争已经结束
    B. 战争仍在继续
    C. 战争即将开始

  3. 诗中“倩谁边上寄寒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关心与思念
    B. 愤怒与不满
    C. 快乐与庆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陈允平的《戍妇》更加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怀。两者都表现了思乡与思念的主题,但方式各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