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春风/一斛珠》
时间: 2025-01-19 21:3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春风 / 一斛珠
作者: 张先 〔宋代〕
无由且住。绵绵恨似春蚕绪。
见来时饷还须去。月浅灯收,多在偷期处。
今夜掩妆花下语。明朝芳草东西路。
愿身不学相思树。但愿罗衣,化作双飞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怨恨与无奈,情感如春蚕吐丝般绵延。即使见面时有欢愉,最终还是要分别。月亮渐渐变淡,灯光也收起,约会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今晚在花下轻声细语,明天却要走向各自的道路。愿我不学那思念的相思树,只希望我的衣衫能化作双飞的羽翼,与心上人永远相随。
注释:
- 绵绵恨似春蚕绪:形容思念之情如春蚕吐丝般绵延不绝。
- 见来时饷还须去:即便花好月圆,终究还是要分别。
- 月浅灯收:夜色渐淡,灯光也要熄灭,暗示时间的流逝。
- 偷期处:指偷得的约会时光。
- 相思树:相思树是象征思念的植物,形容人们的相思之情。
典故解析:
- 春蚕:春蚕吐丝的意象常用来形容情感的缠绵与执着。
- 相思树:在古代诗词中,相思树常被用作思念情人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字仲明,号维轩,宋代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他的词多描写爱情、思念与离别,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离别频繁之际,作者通过描绘春风的怨恨,反映了自身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怨春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张先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春天的怨恨,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词的开头以“无由且住”引入,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内心的无奈。接着通过“绵绵恨似春蚕绪”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缠绵,春蚕的意象更是将情感的糾结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中运用“月浅灯收”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夜色渐深的环境,暗示了约会时光的短暂与无常。在“今夜掩妆花下语”中,词人回忆起与爱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而“明朝芳草东西路”则突显了明日分别的无奈与忧伤。
最后的愿景“愿身不学相思树,但愿罗衣,化作双飞羽”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渴望能与爱人永远相随,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基调。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充分展现了张先作为词人的才华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由且住:表达了无法停留的无奈。
- 绵绵恨似春蚕绪:思念的情感如春蚕吐丝般绵延。
- 见来时饷还须去:即使有美好的相聚,终究还是要离别。
- 月浅灯收,多在偷期处:夜晚渐渐消逝,约会的时光总是短暂。
- 今夜掩妆花下语:描绘了在花下轻声细语的浪漫场景。
- 明朝芳草东西路:明天分别,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 愿身不学相思树:不希望自己变成只会思念的相思树。
- 但愿罗衣,化作双飞羽:希望自己的衣衫能变成双飞的羽翼,永远陪伴爱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春蚕吐丝,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月亮和灯光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词中上下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词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传达了深切的情感与对幸福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然而在此却引发怨恨。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孤寂。
- 花下:象征浪漫与约会的美好时光。
- 相思树:象征着思念与执着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思念的情感? A. 春蚕
B. 月亮
C. 花下 -
“愿身不学相思树”中的“相思树”代表什么? A. 快乐
B. 思念
C. 离别 -
诗中提到的“月浅灯收”意味着什么? A. 夜晚结束
B. 时光的流逝
C. 美好时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张先的《怨春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别,但张先的词更侧重于离别后的无奈,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