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四明除夜)》
时间: 2025-01-09 00:3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慢(四明除夜)》
作者:赵以夫 〔宋代〕
屑璐飘寒,镂金献巧,妆成水晶亭榭。
飞絮悠扬,散花零乱,绝胜翠娇红冶。
粉艳嘻嘻道,尽飞上使君须也。
多情莫笑衰翁,旧时梁苑声价。
窗外小梅羞涩,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
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赢得残年清暇。
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
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白话文翻译
寒风中细雪飘落,金色的装饰巧妙地镶嵌,妆点成水晶的亭台楼阁。
飞舞的柳絮轻柔悠扬,散落的花瓣零乱纷飞,胜过那翠绿娇艳的红花。
红颜笑嘻嘻地说,尽情飞向那位君子。
多情者不必嘲笑我这个衰老的老人,昔日梁苑的声势何等辉煌。
窗外的小梅花显得羞涩,轻轻地在酒尊前敲打着羯鼓。
大海波澜不惊,月照鹤鸣,换来了我余生的清闲时光。
心中的烦恼又有谁能理解?只有在梦中缠绵于越王城下。
白玉般的青丝,且同你在春夜中共醉吟唱吧。
注释
- 屑璐:指细小的玉石,意指寒冷的天气中飘落的雪花。
- 镂金献巧:金饰的精巧雕刻,体现工匠的技艺。
- 水晶亭榭:水晶般透明的亭台楼阁,象征轻盈美丽。
- 飞絮悠扬:柳絮轻柔飘洒,形象生动。
- 羯鼓:一种古代打击乐器。
- 鲸海停波:大海平静无波,象征内心的宁静。
- 越王城:历史上越国的王城,代表了往事与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以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风格多以清新、婉约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夜,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节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歌鉴赏
《探春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开头几句以“屑璐飘寒”引入冬季的寒冷与孤寂,接着通过描写精致的亭台水榭,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飞舞的柳絮与散落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绚丽,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多情莫笑衰翁”一句则透露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岁月带走了青春,留下的只有回忆与感慨。窗外的小梅花和轻敲的羯鼓声,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后半部分的描写“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闲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则道出了孤独与思绪的无处寄托,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春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屑璐飘寒:细雪如玉石般飘落,营造出寒冷的冬夜氛围。
- 镂金献巧:金色的装饰精美绝伦,展现工艺之美。
- 妆成水晶亭榭:亭台楼阁如水晶般透明,象征着清澈与美好。
- 飞絮悠扬:柳絮在空中轻轻飘荡,增添了春意。
- 散花零乱:花瓣纷飞,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绝胜翠娇红冶:比起娇艳的花卉,飞絮与花瓣显得更加动人。
- 粉艳嘻嘻道:红颜嬉笑,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尽飞上使君须也:美好事物朝向贵人展示,体现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 多情莫笑衰翁:希望他人不要嘲笑自己年老,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
- 旧时梁苑声价: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
- 窗外小梅羞涩:小梅花在窗外显得羞涩,代表一种内敛的美。
- 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轻柔的羯鼓声,与诗人内心的宁静相呼应。
- 鲸海停波:海面平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鹤谯宾月:鹤鸣声与明月映衬,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心事知谁会:内心的忧愁无人知晓,流露出孤独感。
- 但梦绕越王城下:梦中缠绵于历史文化中,寄托了对往事的追忆。
- 白玉青丝:白玉般的青丝,象征青春与美好。
- 且同醉吟春夜:与友人共醉吟唱,表达对春夜的向往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屑璐”比喻雪花,形象生动。
- 拟人:将小梅花拟人化,表现其羞涩。
- 对仗:如“鲸海停波,鹤谯宾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节日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屑璐:象征寒冷与孤独。
- 水晶亭榭:象征美好与追求。
- 飞絮:代表生命的轻盈与短暂。
- 羯鼓:象征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 越王城:承载着历史的回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屑璐飘寒”指的是什么?
- A. 雪花
- B. 雨滴
- C. 叶子
答案:A
-
“飞絮悠扬”中“飞絮”比喻什么?
- A. 柳絮
- B. 花瓣
- C. 霜雪
答案:A
-
诗人对往昔的态度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嘲讽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羯鼓”是一种?
- A. 弦乐器
- B. 打击乐器
- C. 管乐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赵以夫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但赵以夫更侧重于春天的渴望与历史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往事的感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