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河豚》
时间: 2025-01-17 10:3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鲞鹤嫌肥,鲥羹欠脆,江豚未许同族。
巧配雌雄,常容妾媵,不仅双双比目。
半七西施乳,休忘记沼吴心毒。
厨娘仔细调羹,莫听粉郎催促。
命薄说教拚了,恁下箸又停,几遍猜惑。
灶扫媒尘,盆倾豆水,更验红丝钗足。
黯黯江洲外,问几寸芦芽抽绿。
斟得春醪,重歌摸鱼儿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气息和美食的情趣。诗中提到鲞鹤对肥腻的食物的不满、鲥鱼汤的口感欠佳,以及江豚从未允许和其他鱼类同族。通过巧妙的搭配雌雄,常常容纳妾媵,使得双双成对的美好景象。提到西施的乳,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沼泽中吴国的心毒。厨娘在调羹时要仔细,别听那粉郎的催促。生命短暂,劝说时要拼命,吃的时候却又停下来,反复猜疑。灶台上扫去媒尘,盆中倾倒豆水,验证红丝钗的存在。黯淡的江洲之外,询问几寸芦芽的绿意。斟满春酒,再次吟唱摸鱼儿的曲调。
注释:
- 鲞鹤:用鱼肉制成的干制品,鹤自然地不喜欢肥腻的食物。
- 鲥羹:用鲥鱼做的汤,表达了对食物口感的挑剔。
- 江豚:指江中的一种哺乳动物,暗指与其他鱼类的区别。
- 西施:古代美人,提及她的乳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 厨娘:做饭的女人,强调做菜时的细心与耐心。
典故解析:
- 西施: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诱惑。
- 吴心毒:指代吴国的毒辣与复杂情感,可能暗示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皎临,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善于通过诗歌展现生活的细节和人性的复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食的追求与复杂的人际关系,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探春慢·河豚》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诗人将自然与人情、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春日的醇厚与温暖。诗中提到的各种美食,如鲥羹、江豚,既是对当时饮食文化的反映,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厨娘的辛劳与对美食的执着,暗示了生活中常常存在的矛盾与挣扎——追求美好与现实的无奈。最后提到的“重歌摸鱼儿曲”,不仅是对春季的期待,更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鲞鹤嫌肥:鲞制成的食物因太肥腻而受到拒绝,隐喻对生活中繁琐事物的排斥。
- 鲥羹欠脆:鲥鱼汤的口感不佳,表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江豚未许同族:江豚与其他鱼类的不同,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 巧配雌雄:强调食材搭配的讲究,象征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 半七西施乳:提及美人,象征着珍贵与美好。
- 厨娘仔细调羹:厨娘的细心与耐心,代表对生活的用心。
- 命薄说教拚了:生命短促,劝说与拼搏是必要的。
- 灶扫媒尘:清扫灶台,象征着对生活的整理与反思。
- 黯黯江洲外: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寂。
- 斟得春醪:春酒满斟,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施乳”暗指美好与珍贵。
- 拟人:厨娘的细心调羹传达了生活的温情。
- 对仗:诗句中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细腻展开,表达了人们对美食、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豚: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西施:代表着美与诱惑。
- 春醪:春天的酒,象征美好的时光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鲥羹”指的是什么?
- A. 鱼的汤
- B. 肉的菜
- C. 蔬菜汤
-
“厨娘仔细调羹”中的“调羹”指的是什么?
- A. 做菜的工具
- B. 调味的动作
- C. 一种食材
-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忍耐
- C. 复杂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情感,但更侧重于孤独与酒的哲理。
- 杜甫《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探春慢》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前者更沉重,后者更轻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