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黄厓营》
时间: 2025-01-04 09:4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黄厓营 唐顺之 〔明代〕
栖栖终日旅边城,夜向黄厓问古营。 几家戍鼓渔阳掺,联骑铙歌蓟北行。 峡束雨湫高怒水,山凹树窍激秋声。 跃马壮年微志在,不缘此地客心惊。
白话文翻译:
整日忙碌于边城的旅途中,夜晚来到黄厓探访古老的军营。 几处军营的鼓声在渔阳回响,骑兵们伴随着铙歌在蓟北行进。 峡谷中雨水汇聚成高涨的怒流,山间的树洞中激荡着秋天的声音。 年轻时骑马奔腾的志向虽小,但并非因为此地的客人心生恐惧。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 旅边城:在边城旅行。
- 黄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戍鼓:军营中的鼓声。
- 渔阳掺:渔阳地区的鼓声。
- 铙歌:古代军中的一种歌曲。
- 峡束雨湫:峡谷中雨水汇聚的地方。
- 山凹树窍:山间的树洞。
- 激秋声:激荡着秋天的声音。
- 跃马壮年:年轻时骑马奔腾。
- 微志在:志向虽小。
- 不缘此地客心惊:并非因为此地的客人心生恐惧。
典故解析:
- 渔阳掺:指渔阳地区的鼓声,可能与古代战争有关。
- 蓟北行:指在蓟北地区的行军,蓟北是古代边疆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常州人。他以文学和军事才能著称,曾参与抗击倭寇的战争。其诗文风格雄浑,富有边塞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城的旅途中,夜晚探访古老军营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边疆军营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军人的豪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城军营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军人的豪情。诗中“栖栖终日旅边城”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边城的忙碌和不安。“夜向黄厓问古营”则引出了对古老军营的探访。“几家戍鼓渔阳掺,联骑铙歌蓟北行”描绘了军营中的鼓声和骑兵的行进,展现了边塞的军事氛围。“峡束雨湫高怒水,山凹树窍激秋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跃马壮年微志在,不缘此地客心惊”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虽小,但并非因为此地的客人心生恐惧,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栖栖终日旅边城:诗人整日忙碌于边城的旅途中,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不安。
- 夜向黄厓问古营:夜晚来到黄厓探访古老的军营,引出了对军营的描写。
- 几家戍鼓渔阳掺:几处军营的鼓声在渔阳回响,展现了边塞的军事氛围。
- 联骑铙歌蓟北行:骑兵们伴随着铙歌在蓟北行进,描绘了军人的豪情。
- 峡束雨湫高怒水:峡谷中雨水汇聚成高涨的怒流,增添了诗的意境。
- 山凹树窍激秋声:山间的树洞中激荡着秋天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意境。
- 跃马壮年微志在:年轻时骑马奔腾的志向虽小,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不缘此地客心惊:并非因为此地的客人心生恐惧,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几家戍鼓渔阳掺,联骑铙歌蓟北行”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峡束雨湫高怒水”中的“怒水”,赋予了水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山凹树窍激秋声”中的“激秋声”,比喻了秋天的声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城军营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军人的豪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虽小,但并非因为此地的客人心生恐惧,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戍鼓:军营中的鼓声,象征着边塞的军事氛围。
- 铙歌:古代军中的一种歌曲,象征着军人的豪情。
- 怒水:峡谷中雨水汇聚成高涨的怒流,象征着自然的威力。
- 秋声:山间的树洞中激荡着秋天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栖栖终日旅边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安逸 B. 忙碌不安 C. 喜悦 D. 悲伤
- “夜向黄厓问古营”中的“黄厓”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植物名
- “几家戍鼓渔阳掺”中的“渔阳掺”是指什么? A. 渔阳地区的鼓声 B. 渔阳地区的歌曲 C. 渔阳地区的舞蹈 D. 渔阳地区的风景
- “跃马壮年微志在”中的“微志在”是指什么? A. 志向远大 B. 志向虽小 C. 没有志向 D. 志向不明
答案:
-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军人的豪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唐顺之的《宿黄厓营》: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军人的豪情,但王昌龄的诗更加注重对边塞景色的描写,而唐顺之的诗更加注重对军营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唐顺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顺之诗集》:唐顺之的诗集,收录了其大部分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