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久矣余热尚在闰月十五日太平寨始见秋色》
时间: 2025-01-01 14:1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漫岚气半晴阴,摵摵庭柯叶乱吟。始觉孟秋云物至,因知宴岁旅情深。孤鸢影跕寒岩草,鸣蝈声连野戍砧。戈甲满山乘塞卒,天骄何处欲相侵。
白话文翻译:
弥漫的雾气在晴朗与阴暗之间徘徊,庭院中的树木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我开始感觉到孟秋时节的云彩和景物的到来,因此了解到岁末旅途中的情感更加深沉。孤独的鹰影掠过寒冷的岩石和草地,蟋蟀的鸣叫声在野外的军营砧石上回响。山中布满了士兵的戈甲,那些自命不凡的敌人,他们将从何处来侵犯呢?
注释:
- 漫漫:形容广阔无边。
- 岚气:山中的雾气。
- 摵摵: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 云物:云彩和景物。
- 宴岁:岁末。
- 孤鸢:孤独的鹰。
- 影跕:影子掠过。
- 寒岩草:寒冷的岩石和草地。
- 鸣蝈:蟋蟀。
- 野戍砧:野外军营中的砧石。
- 戈甲:士兵的武器和盔甲。
- 乘塞卒:驻守边塞的士兵。
- 天骄:自命不凡的人,这里指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常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文人,以文才和军事才能著称。唐顺之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边塞感受到的秋意和战争氛围。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漫漫岚气半晴阴”一句,以雾气的变幻不定来象征边塞的不安定氛围。“孤鸢影跕寒岩草”和“鸣蝈声连野戍砧”则通过孤独的鹰影和蟋蟀的鸣叫,增强了边塞的孤寂和战争的紧张感。最后两句“戈甲满山乘塞卒,天骄何处欲相侵”直接点出了战争的主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漫岚气半晴阴”:这句描绘了边塞地区雾气弥漫,天气多变的景象,象征着边塞的不安定和变幻莫测。
- “摵摵庭柯叶乱吟”:这句通过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和边塞的孤寂。
- “始觉孟秋云物至”: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意识到秋天已经到来。
- “因知宴岁旅情深”: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岁末时节,对旅途中的情感更加深沉。
- “孤鸢影跕寒岩草”:这句通过孤独的鹰影掠过寒冷的岩石和草地,增强了边塞的孤寂感。
- “鸣蝈声连野戍砧”:这句通过蟋蟀的鸣叫声在野外的军营砧石上回响,增强了战争的紧张感。
- “戈甲满山乘塞卒”:这句直接描绘了边塞士兵的装备和驻守的情景,点出了战争的主题。
- “天骄何处欲相侵”: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忧虑,担心他们将从何处来侵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漫漫岚气半晴阴”中的“漫漫”比喻雾气的广阔无边。
- 拟人:如“摵摵庭柯叶乱吟”中的“乱吟”赋予树叶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如“孤鸢影跕寒岩草,鸣蝈声连野戍砧”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通过对秋天的景色和战争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岚气、庭柯、孤鸢、寒岩草、鸣蝈、野戍砧、戈甲、乘塞卒、天骄。
- 详细解释:岚气象征边塞的不安定;庭柯和孤鸢增强了边塞的孤寂感;寒岩草和鸣蝈增强了战争的紧张感;戈甲和乘塞卒直接点出了战争的主题;天骄象征敌人的威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漫漫岚气半晴阴”中的“漫漫”形容的是什么? A. 雾气 B. 天气 C. 时间 D. 空间
- “孤鸢影跕寒岩草”中的“孤鸢”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战争 D. 和平
- “鸣蝈声连野戍砧”中的“鸣蝈”是什么? A. 鸟类 B. 昆虫 C. 乐器 D. 武器
- “戈甲满山乘塞卒”中的“戈甲”指的是什么? A. 士兵 B. 武器 C. 山脉 D. 天气
- “天骄何处欲相侵”中的“天骄”指的是什么? A. 英雄 B. 敌人 C. 朋友 D. 自然
答案:1. A 2. A 3. B 4. B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杜甫的《春望》、王昌龄的《出塞》。
- 诗词对比: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景色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王昌龄的《出塞》则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唐顺之诗集》、《中国古代边塞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