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

时间: 2025-01-04 06:58:40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纸鸢
王令 〔宋代〕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是谁做的轻盈的纸鸢,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似乎嫌弃飞鸟飞得不够多。刚刚借着一根线随风而去,就有愚蠢的孩子仰头观看。未必那蔚蓝的天空就能到达,有时只要能整日安然飞翔便足够。扶摇而起却无法飞向遥远的海洋,笑看那大鹏鸟飞升的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鸢:指轻巧的纸鸢,象征自由自在的飞翔。
  • 壮远观:壮观的远景。
  • 一线:一根细线,用于放风筝。
  • 愚儿:愚笨的孩子。
  • 碧霄:蓝天。
  • 扶摇:高飞。
  • 沧溟:大海。

典故解析:
“扶摇而上”源于古代文献,形容飞得高远。“鹏抟”指的是大鹏鸟的飞翔,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着大志和远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70年),字子昊,号晨昏,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纸鸢》创作于王令的青年时期,正值宋代社会的变革期,诗人通过简单的风筝意象,反映出他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同时也带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纸鸢》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哲思的诗。诗中用纸鸢这一轻盈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对纸鸢的描述,展现了飞翔的自由与快乐,然而在这种快乐背后,隐含着对现实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出了一个疑问,谁做的纸鸢在高空中飞翔,似乎在嘲讽那些飞鸟飞不高的状态,隐含了对人类追求自由的渴望。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孩子们仰望纸鸢的情景,表现出对简单快乐的珍视。虽然纸鸢象征着飞翔的自由,但“未必碧霄因可到”,却传达出一种对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反思,诗人在此处提醒我们,追求理想的过程常常充满艰辛。

后半部分通过“扶摇不起沧溟远”展现了飞翔的局限性,强调了自由的代价和难度。最后一句“笑杀鹏抟似尔难”,则是以鹏鸟作比,表现出追求理想的艰难与不易。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读者在感受到自由与快乐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作轻鸢壮远观:是谁制作轻盈的纸鸢,飞翔于壮丽的远方?
  2. 似嫌飞鸟未多端:似乎在嫌弃天上的飞鸟飞得不够多。
  3. 才乘一线凭风去:刚刚借着一根细线随风而去。
  4. 便有愚儿仰面看:就有傻孩子仰头观看。
  5. 未必碧霄因可到:未必那蔚蓝的天空就能到达。
  6. 偶能终日遂为安:有时只要能够整日安然飞翔便足够。
  7. 扶摇不起沧溟远:高飞却无法飞向遥远的大海。
  8. 笑杀鹏抟似尔难:笑看大鹏鸟飞升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纸鸢比作自由的象征,传达追求理想的主题。
  • 拟人:纸鸢被赋予生命,表达出人类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旨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强调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与收获。通过纸鸢这一轻巧的意象,诗人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纸鸢:象征自由、快乐与童趣。
  • :象征着自由与变化。
  • 碧霄:象征理想与高远的追求。
  • 鹏鸟:象征着壮志与理想的追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纸鸢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童年的怀念;鹏鸟则常用来象征伟大的理想与壮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纸鸢在这首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责任
    • C. 忧伤
  2. “扶摇不起沧溟远”中的“扶摇”指的是什么?

    • A. 高飞
    • B. 低飞
    • C. 降落
  3. 诗中提到的“愚儿”指的是?

    • A. 聪明的孩子
    • B. 愚笨的孩子
    • C. 年长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游子吟》——孟郊

诗词对比:

  • 王令的《纸鸢》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通过纸鸢传达对自由的渴望,后者则通过山水描绘壮丽的自然,均表现出对理想和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王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