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扁舟又向萧滩去。危樯却系江头树。风送雨声来。凉生真快哉。电光云际掣。白浪天相接。不用怯风波。风波平地多。
白话文翻译:
小船再次驶向萧滩。高高的桅杆系在江边的树上。风带来了雨声。凉爽的感觉真是愉快。闪电在云层间闪烁。白色的波浪与天空相连。不必害怕风浪。平地上也有许多风波。
注释:
- 扁舟:小船。
- 萧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危樯:高高的桅杆。
- 江头树:江边的树。
- 电光云际掣:闪电在云层间闪烁。
- 白浪天相接:白色的波浪与天空相连,形容波浪汹涌。
- 怯风波:害怕风浪。
- 风波平地多:比喻平地上也有许多风波,即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旅途中的感受。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一次旅行中,从豫章(今江西南昌)返回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从豫章返回的旅途中所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扁舟又向萧滩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旅途的继续,也隐含了对目的地的期待。“危樯却系江头树”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自然的依赖。“风送雨声来,凉生真快哉”一句,以自然的声音和感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享受。“电光云际掣,白浪天相接”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不用怯风波,风波平地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必过于害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又向萧滩去:诗人乘坐的小船再次驶向萧滩,表达了旅途的继续和对目的地的期待。
- 危樯却系江头树:高高的桅杆系在江边的树上,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风送雨声来:风带来了雨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享受。
- 凉生真快哉:凉爽的感觉真是愉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享受。
- 电光云际掣:闪电在云层间闪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白浪天相接:白色的波浪与天空相连,形容波浪汹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 不用怯风波:不必害怕风浪,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
- 风波平地多:平地上也有许多风波,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送雨声来”,将风拟人化,使其具有送雨声的动作。
- 对仗:如“电光云际掣,白浪天相接”,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
- 比喻:如“风波平地多”,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喻为风波,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风波的豁达态度。诗人认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必过于害怕,应该以豁达的心态面对。
意象分析:
- 扁舟:象征着诗人的旅途和探索。
- 危樯: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风送雨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和感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享受。
- 电光云际掣: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白浪天相接: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风波: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萧滩”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 “危樯却系江头树”中的“危樯”指的是什么? A. 高高的桅杆 B. 危险的桥梁 C. 高大的树木
- “风送雨声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愉快 C. 恐惧
- “不用怯风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害怕 B. 豁达 C. 无所谓
答案:1. A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描绘梦境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师侠《菩萨蛮》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赵师侠的诗更加注重旅途的感受,而苏轼的诗更加注重梦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师侠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