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习老蒙翁两达尊,
借他僧偈说慈云。
一番入寺一感怆,
细读古碑端宪文。
白话文翻译:
习老和蒙翁两位大师都非常尊贵,
借用那位僧人的偈语来述说慈云的情怀。
一番走入寺庙让我感慨万千,
细细品读古碑上端宪的文字。
注释:
- 习老、蒙翁:指两位年长的智者或老师,可能是习惯于传道授业的高人。
- 达尊:意为高尚的尊者,形容其地位崇高。
- 僧偈:和尚所作的诗歌,通常用以表达佛教的哲理和感悟。
- 慈云阁:可能是指某个与佛教相关的场所,寓意着宁静和思考。
- 感怆:感到惆怅,心生感慨。
- 古碑:指古代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通常是名人的诗文或铭文。
- 端宪文:可能是指沈端宪的作品或碑文,表现其思想或艺术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书香门第,通晓诗文。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著在慈云阁感受古人智慧之时,借用习老和蒙翁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和佛教哲理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开篇的“习老蒙翁”便传达出一种对智者的崇敬,二者的结合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结合。接着,借用“僧偈”这一传统的佛教文体,突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文时的感慨,揭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入寺”之后,诗人经历了一番感慨,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感受,更是对心灵的洗礼。细读古碑的“端宪文”则代表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追求与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习老蒙翁两达尊:称赞两位智者,表明对其学识和德行的尊敬。
- 借他僧偈说慈云:借用僧人的诗句,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 一番入寺一感怆:进入寺庙后,产生了感慨,表现出内心的触动。
- 细读古碑端宪文:仔细阅读古碑上的文字,反映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智慧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慈云”比作一种情怀,表达出温暖与宁静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用典:借用古碑、僧偈等文化典故,提升了诗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内心感悟展开,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云:象征着宁静和宽容的心态,体现出佛教的慈悲精神。
- 古碑:代表着历史与智慧,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习老”和“蒙翁”分别象征什么?
- A. 传统文化的代表
- B. 智者与慈悲的结合
- C. 自然景物
-
“细读古碑端宪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漠视
- B. 对智慧的追求与敬仰
- C. 对当代文学的否定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登鹳雀楼》(王之涣):体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 vs 《蒙斋习庵皆有诗在慈云阁沈端宪又有记文刻石》
- 两首诗均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自然的壮丽,后者则侧重于内心的感悟与传统文化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包含陈著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介绍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的书籍。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分析与鉴赏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