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
时间: 2025-01-01 18:0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 王炎 〔宋代〕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白话文翻译:
在已丑年的太常第,你家两位长者登上了高位。 黄鹄已经仙去很久,但他们的风范依旧流传。 小阮(指作者自己)最为出众,不久也将如鱼化龙般腾飞。 在江城初次解职后,又在岩邑继续交往。 我与你两位父亲一起,名字联结在千佛之中。 初次见面时你的言辞庄重,再次相聚时心意相通。 讨论到易经的象征,有时只能借助于聋者的听觉。 我将踏上京城的尘土,而你将留在文书堆中。 情感深厚不厌倦长久,告别时却异常匆忙。 回首望去,山川陆地相隔,天寒地冻,悲叹塞外的鸿雁。
注释:
- 已丑太常第:指已丑年(可能是指某个具体年份)太常寺的考试或选拔。
- 君家登两翁:指诗人的朋友家中两位长者登上了高位。
- 黄鹄久仙去:黄鹄指高飞的鸟,比喻高人,久仙去表示已经去世很久。
- 小阮最逸群:小阮是作者自称,逸群表示出众。
- 未几鱼化龙:比喻不久将有大的变化或提升。
- 江城始解后:指作者在江城(地名)解职后。
- 岩邑仍过从:岩邑指另一个地方,过从表示交往。
- 联名千佛中:比喻名字在重要人物或文献中联结。
- 一见辞色庄:初次见面时言辞庄重。
- 再款肺腑通:再次相聚时心意相通。
- 议论到易象:讨论到易经的象征意义。
- 或借听于聋:比喻讨论深奥,有时只能借助于聋者的听觉来理解。
- 我行踏京尘:作者将前往京城。
- 君栖簿书丛:朋友将留在文书工作中。
- 情亲不厌久:情感深厚,不厌倦长久。
- 语别殊匆匆:告别时异常匆忙。
- 回首川陆隔:回首望去,山川陆地相隔。
- 天寒悲塞鸿:天寒地冻,悲叹塞外的鸿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为朋友送行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黄鹄久仙去”、“未几鱼化龙”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朋友的成就和自己的抱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如“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等句,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开头即点明时间和地点,以及朋友的家中两位长者的成就。
-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用黄鹄比喻高人,表示他们的风范依旧流传。
- 小阮最逸群。未几鱼化龙:作者自比小阮,表示自己也将有大的变化。
-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地方的交往经历。
-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表示与朋友的父亲一起,名字在重要文献中联结。
-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描述了与朋友初次见面和再次相聚时的情景。
-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讨论深奥的易经,有时只能借助于聋者的听觉来理解。
-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作者将前往京城,朋友将留在文书工作中。
-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不舍。
-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回首望去,山川陆地相隔,天寒地冻,悲叹塞外的鸿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鹄久仙去”、“未几鱼化龙”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语言工整,情感对比鲜明。
- 拟人:如“天寒悲塞鸿”,赋予塞鸿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 黄鹄:比喻高人,表示他们的风范依旧流传。
- 鱼化龙:比喻大的变化或提升。
- 塞鸿:象征离别和远行,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鹄久仙去”比喻什么? A. 高人去世 B. 高人远行 C. 高人成就 D. 高人隐居
-
诗中的“未几鱼化龙”比喻什么? A. 大的变化 B. 小的变化 C. 不变 D. 未知的变化
-
诗中的“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不舍 D. 期待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运用了比喻和典故,表达更为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