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0:27:09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流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流地。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白话文翻译:

一群孩子模仿官府鞭打,老人怜悯痴儿在旁边笑着嘲弄。老人出来坐在官位上鞭打并呵斥,比那些孩子能强多少呢?孩子们互相鞭打当作游戏,老人愤怒地鞭打人流血满地。同样是戏剧,谁先谁后,我笑着说老人和孩子们都一样贤能。

注释:

  • 群儿:指一群孩子。
  • 鞭笞:用鞭子打。
  • 官府:指官方机构。
  • 翁:老人。
  • 怜:怜悯。
  • 痴儿:愚笨的孩子。
  • 傍:旁边。
  • 笑侮:嘲笑。
  • 坐曹:坐在官位上。
  • 呵:呵斥。
  • 贤:能干。
  • 儿曹:孩子们。
  • 戏剧:这里指孩子们的游戏。
  • 等:同样。
  • 后先:先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孩子们的游戏和老人的行为,讽刺了官府的残暴和无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官府腐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府的讽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孩子们模仿官府鞭打的游戏和老人的实际行为,揭示了官府的残暴和无能。诗中,孩子们的游戏虽然模仿官府,但只是儿戏,而老人的行为则是真实的官府行为,却同样残忍。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讽刺了官府的虚伪和残暴,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儿鞭笞学官府:孩子们模仿官府鞭打,反映了孩子们对官府行为的模仿。
  2. 翁怜痴儿傍笑侮:老人怜悯愚笨的孩子,在旁边笑着嘲弄,反映了老人的冷漠和嘲讽。
  3. 翁出坐曹鞭复呵:老人出来坐在官位上鞭打并呵斥,反映了老人的官府行为。
  4. 贤于群儿能几何:比那些孩子能强多少呢,讽刺了老人的无能。
  5. 儿曹相鞭以为戏:孩子们互相鞭打当作游戏,反映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
  6. 翁怒鞭人血流地:老人愤怒地鞭打人流血满地,反映了老人的残暴。
  7. 等为戏剧谁后先:同样是戏剧,谁先谁后,讽刺了老人和孩子们的行为都是儿戏。
  8. 我笑谓翁儿更贤:我笑着说老人和孩子们都一样贤能,讽刺了老人和孩子们的无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和老人的行为进行对比,揭示了官府的残暴和无能。
  • 讽刺:通过讽刺老人和孩子们的行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讽刺官府的残暴和无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鞭笞:象征官府的残暴。
  • 笑侮:象征老人的冷漠和嘲讽。
  • 血流地:象征官府的残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群儿鞭笞学官府”反映了什么? A. 孩子们的游戏 B. 官府的残暴 C. 老人的行为 D. 社会的现实 答案:A

  2. 诗中“翁怜痴儿傍笑侮”中的“翁”指的是什么? A. 孩子 B. 老人 C. 官府 D. 社会 答案:B

  3. 诗中“翁出坐曹鞭复呵”反映了什么? A. 孩子们的游戏 B. 官府的残暴 C. 老人的行为 D. 社会的现实 答案:C

  4. 诗中“我笑谓翁儿更贤”表达了什么? A. 对老人的赞赏 B. 对孩子们的赞赏 C. 对老人和孩子们的讽刺 D. 对社会的赞赏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比自然和人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比自然和人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张耒《有感三首 其二》与苏轼《题西林壁》: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张耒《有感三首 其二》与王安石《泊船瓜洲》: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张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