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洛涨》

时间: 2025-01-04 08:25:18

雨锁山川昼不开,洛波一夕涨如催。

西来势蹴诸山动,东转声包厚地回。

一片晓光吴阵甲,万桴南响会稽雷。

何人共此乘桴志,直到蓬瀛亦壮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洛涨 张耒 〔宋代〕

雨锁山川昼不开,洛波一夕涨如催。 西来势蹴诸山动,东转声包厚地回。 一片晓光吴阵甲,万桴南响会稽雷。 何人共此乘桴志,直到蓬瀛亦壮哉。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翻译: 雨水封闭了山川,白昼显得昏暗不明,洛河一夜之间水位暴涨,仿佛被催促一般。河水从西边汹涌而来,其势如踏动群山,向东流转时,声音包裹着大地回响。一片晨光如同吴地的阵甲,万船南下的声响如同会稽的雷鸣。有谁能与我共享这乘船远航的志向,直达仙境蓬莱和瀛洲,也是何等的壮丽啊。

注释:

  • 雨锁山川:形容雨水使得山川景象模糊不清。
  • 洛波:指洛河的水波。
  • 蹴:踩踏,这里形容水势汹涌。
  • 厚地:大地。
  • 吴阵甲:吴地的军阵甲胄,这里比喻晨光的景象。
  • 万桴:万船,桴指船。
  • 会稽雷:会稽地区的雷声,这里比喻船只行进的声音。
  • 乘桴志:乘船远航的志向。
  • 蓬瀛:指神话中的蓬莱和瀛洲,代表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洛河涨水的壮观景象,并借此表达了对远航探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耒观察到洛河因大雨而水位急剧上升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洛河涨水的景象,通过“雨锁山川”、“洛波一夕涨如催”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抗拒。诗中的“西来势蹴诸山动,东转声包厚地回”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势的汹涌和声势的浩大。最后两句“何人共此乘桴志,直到蓬瀛亦壮哉”则抒发了诗人对远航探险的向往和豪情壮志,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雨锁山川昼不开”,通过“锁”字形象地描绘了雨水使得山川景象模糊不清的状态。
  • 第二句“洛波一夕涨如催”,用“涨如催”形容水位的急剧上升,赋予洛河以生命力。
  • 第三句“西来势蹴诸山动”,以“蹴”字夸张地描绘了水势的汹涌,仿佛能踏动群山。
  • 第四句“东转声包厚地回”,通过“声包厚地回”表现了水流转时的巨大声响和回荡。
  • 第五句“一片晓光吴阵甲”,用“吴阵甲”比喻晨光的景象,形象生动。
  • 第六句“万桴南响会稽雷”,以“会稽雷”比喻船只行进的声音,增强了声势的描绘。
  • 第七句“何人共此乘桴志”,提出了对共同远航的向往。
  • 第八句“直到蓬瀛亦壮哉”,表达了对直达仙境的壮丽景象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吴阵甲”比喻晨光,“会稽雷”比喻船只行进的声音。
  • 夸张:如“蹴诸山动”夸张地描绘了水势的汹涌。
  • 拟人:如“涨如催”赋予洛河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洛河涨水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远航探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 雨锁山川:描绘了雨水使得山川景象模糊不清的状态。
  • 洛波涨如催:形容水位的急剧上升,赋予洛河以生命力。
  • 西来势蹴诸山动:夸张地描绘了水势的汹涌,仿佛能踏动群山。
  • 东转声包厚地回:表现了水流转时的巨大声响和回荡。
  • 一片晓光吴阵甲:用“吴阵甲”比喻晨光的景象,形象生动。
  • 万桴南响会稽雷:以“会稽雷”比喻船只行进的声音,增强了声势的描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锁山川昼不开”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川清晰可见 B. 雨水使得山川景象模糊不清 答案:B

  2. “洛波一夕涨如催”中的“涨如催”是什么意思? A. 水位缓慢上升 B. 水位急剧上升 答案:B

  3. 诗中“西来势蹴诸山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答案:B

  4. “何人共此乘桴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航探险的向往 B. 对自然景象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张耒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