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铁崖赋寄玉山》
时间: 2025-01-19 14:5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山溪路接仙源,
渔郎系舟老树根。
望海楼台浮远市,
开门湖水落清尊。
珠光弄月寒丹室,
石气酣云暖药园。
闻说铁仙曾此宿,
吹箫清夜洞庭翻。
白话文翻译:
玉山的溪水小路通向仙境,
渔夫把小舟停靠在古老的树根旁。
远处的楼台俯瞰着渔市,
湖水在门前流淌,清澈如酒。
珠光映照着月光,映入寒冷的丹室,
石头散发着云气,温暖着药园。
听说铁仙曾在这里停留过,
清夜中,他的箫声在洞庭湖上荡漾。
注释:
- 玉山: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山,可能是传说中的仙山。
- 溪路:溪水旁的小路。
- 渔郎:渔夫,指的是以捕鱼为生的人。
- 老树根:古老树木的根部,意象丰富,象征着岁月的沉淀。
- 望海楼台:远观海边的楼台,象征着高远的视野和悠然的心境。
- 清尊:指清澈的湖水,如同美酒般的清澈。
- 珠光:指月光在水面上的闪烁。
- 寒丹室:象征着一个寒冷的处所,也可能是炼丹的地方。
- 药园:种植药材的园地。
- 铁仙:传说中的神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廷臣,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其诗歌常常融合道教思想,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李廷臣游历玉山时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与对神秘仙境的憧憬。诗中融合了渔夫的生活与自然的恬静,体现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玉山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前两句“玉山溪路接仙源,渔郎系舟老树根”,以清晰的画面感引入,展现出渔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望海楼台浮远市”,则是对视野的拓展,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的精神。
后面几句通过“珠光弄月寒丹室”与“石气酣云暖药园”,将自然界的美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两句“闻说铁仙曾此宿,吹箫清夜洞庭翻”,则引入了传说中的神仙形象,让整个诗篇更具神秘感,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富有灵性的氛围。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山溪路接仙源:描绘了一条通往仙境的溪路,暗示自然与神秘世界的连接。
- 渔郎系舟老树根:渔夫停舟在古老的树下,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望海楼台浮远市:高楼上俯瞰远方的渔市,展现出一种空灵的视野。
- 开门湖水落清尊:湖水清澈如酒,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情境。
- 珠光弄月寒丹室:月光闪烁,映照着寒冷的房间,暗示着修炼与理想的追求。
- 石气酣云暖药园:石头的气息与云层的温暖,象征着自然的灵气。
- 闻说铁仙曾此宿:提及神仙的传说,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吹箫清夜洞庭翻:夜晚的箫声在洞庭湖上荡漾,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水落清尊”比喻湖水的清澈。
- 对仗:如“珠光弄月”和“石气酣云”,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如“渔郎”、“铁仙”等,具有象征意义,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仙人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越世俗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山:象征着美丽与神秘,代表理想的境界。
- 溪水:象征着流动的生命,传递着自然的韵律。
- 渔郎:代表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
- 望海楼台:象征着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 铁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渔郎”指的是什么? A. 渔夫
B. 商人
C. 学生 -
“珠光弄月”中的“珠光”指的是什么? A. 珠子的光泽
B. 月光
C. 湖水的反射 -
诗中提到的“铁仙”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传说中的神仙
C. 一位诗人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的风格,而李廷臣的《奉同铁崖赋寄玉山》则显得更为细腻和恬淡。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与李廷臣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李廷臣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对古典诗词进行分析与解读的书籍。
- 《唐诗三百首》:提供与李廷臣风格相近的唐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