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时间: 2025-01-01 15: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白话文翻译:
心中有美好的地方,海上的瘴气也不能侵扰我。三年来我无愧于心,十口之家如今一起归去。你走后不要对我过于怜惜,我本来就没有依靠。我们相处于广阔的天地中,多少相合又有几分的违背。不要因为往来的相聚,而使得彼此的爱生出悲伤。悠悠的山间日子,清亮的阳光依旧留存。只要知道冬夜漫长,也不觉得晨光来得迟缓。在梦中与你告别,作诗以记得这忘却的遗憾。
注释:
- 腓:同“匪”,意为侵扰、妨碍。
- 三年无所愧:三年来我没有做过让人愧疚的事。
- 十口:指十口之家,表示家庭的团聚。
- 莫作往来相:不要因为相聚而生出怜惜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给友人张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及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人生的哲理。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他用“胸中有佳处”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说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海瘴不能腓”则显示出他对外界困难的无畏。诗中的“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更是传达出一种独立的生活观念,尽管有离别的痛苦,但他依然能够坦然面对。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特别是“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的结尾,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胸中有佳处:表达内心的丰盈与美好。
- 海瘴不能腓:外界的困难无法侵扰内心的安宁。
- 三年无所愧:强调自己的清白与无愧。
- 十口今同归:家庭团聚的温暖与喜悦。
- 汝去莫相怜:告别时的叮嘱,表达坚强。
- 相从大块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广阔天地中。
- 几合几分违: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莫作往来相:提醒不要因离别而生悲。
- 悠悠含山日: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悬知冬夜长: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梦中与汝别:在梦中与朋友告别,表达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中与汝别”,用梦境传达离别之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即使在离别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稳定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安详。
- 晨光:象征希望与新生,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梦:象征着追忆与遗憾,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瘴”意指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外界的困难
C. 忧愁的心情 -
“三年无所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责
B. 自豪
C. 无奈 -
诗中“莫作往来相”是为了提醒什么? A. 不要相聚
B. 不要因离别而悲伤
C. 要常常见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是送别之作,但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离愁,情感更为细腻。
- 李白《送友人》: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与苏轼的豁达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