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

时间: 2025-01-01 11:56:56

散却奇峰入太清,卷舒恰似绮罗轻。

诗人省识秋来薄,莫想衣裳想世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散却奇峰入太清,
卷舒恰似绮罗轻。
诗人省识秋来薄,
莫想衣裳想世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奇特的山峰已经散去,进入了清晰明朗的天空,云彩的变化仿佛轻柔的绮罗在飘动。诗人意识到秋天的到来使得衣物变得单薄,不要再想衣服的厚薄,而应该关注世间的情感变化。

注释:

  • 散却:散去,消失。
  • 奇峰:奇特的山峰,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
  • 太清:指清澈的天空,象征着明净、清明的秋日。
  • 卷舒:云彩的变化,卷起和舒展。
  • 绮罗:形容轻柔的丝绸,暗喻云彩的轻盈。
  • 省识:意识到,领悟到。
  • :指衣物的单薄,象征着秋季的寒意。
  • 衣裳:衣物,指外在的装束。
  • 世情:世间的情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它通过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秋季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这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屠敬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精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云彩与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秋季让人感到清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哲理性观察。

诗歌鉴赏:

《秋云》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引人入胜。全诗通过对奇峰和云彩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与世事的变化,表达了对人情的细腻观察。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提醒我们在面对外在环境变化时,不要只关注物质的厚薄,更应关注内心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这种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整首诗语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却奇峰入太清:描绘秋天的天空,奇特的山峰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2. 卷舒恰似绮罗轻:云彩在天空中变化,轻盈如绮罗,表现出秋天的柔和与轻盈。
  3. 诗人省识秋来薄:诗人意识到秋天的到来,感受到天气转凉,衣物也变得单薄。
  4. 莫想衣裳想世情:不必过于关注衣物的厚薄,应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绮罗,形象地表现出其轻盈的特性。
  • 对仗:全诗使用了工整的对仗,使得句子富有韵律感。
  • 意象:奇峰、云彩、衣裳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情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云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世事的思考,提醒人们在物质变化中不忘关注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峰:象征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云彩:象征变化与轻盈,代表着无常的世事。
  • 衣裳:象征外在的物质和表象,反映社会的风尚与人情冷暖。
  • 世情:象征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涉及人性与情感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舒恰似绮罗轻”中的“绮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轻薄的丝绸
    C. 一种山峰
    D. 一种情感

  2. 诗人提醒读者关注什么? A. 物质的丰厚
    B. 自然的壮丽
    C. 人际关系的情感变化
    D. 季节的交替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但更侧重于静谧的山水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屠敬心的秋天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季节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秋云》这首诗的意境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