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
时间: 2025-01-19 21:4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
苏轼
玉堂孤坐不胜清,
长羡枚邹接长卿。
只许隔墙闻置酒,
时因议事得联名。
机云似我多遗俗,
广受如君不治生。
共托属车尘土后,
钧天一饷梦中荣。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殿堂里我孤独地坐着,感到无比清冷,
常常羡慕枚乘和邹阳能够与长卿相接。
只允许隔着墙壁听到你们的宴饮声,
偶尔因讨论政事而得到你们的联名。
就像机云一样,我多多少少遗留了世俗的习气,
而你如君子般不去理会世间的生计。
我们共同寄托于车尘土的后面,
在钧天的宴会上共享梦中的荣华。
注释:
- 玉堂:华贵的殿堂,指的是高官的府邸。
- 长羡:长久地羡慕。
- 枚邹:指枚乘与邹阳,二位古代文人,以才华和品德著称。
- 隔墙:指虽然隔着墙,但仍能听到。
- 机云:指机巧的言辞,可能引申为复杂的世俗生活。
- 广受:广泛地接受,指接受世俗的影响。
- 属车尘土:指与尘世的车马喧嚣有关。
- 钧天:天帝的居所,喻指极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创作于苏轼与刘贡父叔侄一同出游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对交游、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羡慕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与自身孤独的感受。开篇的“玉堂孤坐不胜清”,即刻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身处高堂,却感受到无法排遣的清冷,反映了他内心的寂寞和对友谊的渴望。
“长羡枚邹接长卿”,借用古人交游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交友关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只许隔墙闻置酒”,显示出他与友人之间的隔阂,虽然可以听到酒宴的欢声,却无法亲身参与,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开始反思自身的处境:“机云似我多遗俗”,他意识到自己在世俗中难以自拔,反映了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而对友人的赞美则反衬出自己的不安,“广受如君不治生”,显示出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最后两句“共托属车尘土后,钧天一饷梦中荣”,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寄托愿望,虽然身处世俗喧嚣,但仍然渴望在理想的境界中共同分享荣华。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人文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堂孤坐不胜清:在华丽的殿堂中独坐,感到无比清冷。
- 长羡枚邹接长卿:长久地羡慕古人枚乘和邹阳的交往。
- 只许隔墙闻置酒:只允许我隔着墙壁听到你们的宴饮声。
- 时因议事得联名:偶尔因讨论政事而得到你们的联名。
- 机云似我多遗俗:我像机云一样,多少遗留了世俗的习气。
- 广受如君不治生:而你如君子般不去理会世间的生计。
- 共托属车尘土后:我们共同寄托于世俗的车尘土后。
- 钧天一饷梦中荣:在钧天的宴会上共享梦中的荣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隔墙闻置酒”与“议事得联名”对仗工整。
- 比喻:将人生与酒宴的欢愉做对比,展现孤独感。
- 夸张:通过“玉堂孤坐”来强调孤独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向往、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表达了在喧嚣中对宁静与高尚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着权贵、地位与孤独。
- 酒:象征着友情与欢聚,也反映了隔阂。
- 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暗示着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感
B. 兴奋感
C. 悲伤感
D. 喜悦感 -
诗中提到的“枚邹”指的是: A. 苏轼的好友
B. 古代文人
C. 两位诗人
D. 神话人物 -
“玉堂孤坐不胜清”中的“清”字主要指: A. 清新
B. 寂静
C. 清冷
D. 清晰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孤独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杜甫则更突出家庭的忧虑与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