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12:45

筹荒自古费经营,谁为黎元试一鸣。

曾说泛舟纾晋急,讵闻遏籴背桓盟。

丰年远兆维鱼梦,勺水庸知涸鲋情。

忧乐果关天下计,运输无阻任兼程。

意思解释

感时三首 其二

作者: 万正常 〔近代〕

原文展示:

筹荒自古费经营,谁为黎元试一鸣。
曾说泛舟纾晋急,讵闻遏籴背桓盟。
丰年远兆维鱼梦,勺水庸知涸鲋情。
忧乐果关天下计,运输无阻任兼程。

白话文翻译:

古往今来,筹备荒年真是费尽心思,谁能为百姓发声一鸣惊人?曾有人说,划船渡水可以缓解晋国的危机,哪知道却是阻碍粮食运输,背弃了桓公的盟约。
丰收的年头,远在梦中有鱼的预兆,少量的水怎能了解鲋鱼的干渴?
忧与乐的事情,确实关系到天下的大计,运输畅通无阻,任凭行程的安排。

注释:

  • 筹荒: 筹备应对荒年的措施。
  • 黎元: 指百姓。
  • 泛舟: 划船。
  • 纾晋急: 指缓解晋国的急难。
  • 遏籴: 阻止粮食的运输。
  • 桓盟: 指春秋时期的桓公所订定的盟约。
  • 丰年: 丰收的年头。
  • 维鱼梦: 形容丰收的预兆。
  • 勺水: 少量的水。
  • 涸鲋: 干涸的鲋鱼,象征困境。
  • 运输无阻: 运输畅通。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桓盟,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桓公与其他诸侯国间订立的盟约,强调了盟约的重要性与背叛的严重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正常,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风格直白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时事的反思,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往今来荒年应对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便引入“筹荒”一词,立刻让人意识到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紧迫。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半部分讨论了历史上应对困境的不足,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了忧乐与天下大计的密切关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观与希望交织的,悲观在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希望则在于对良好治理的渴望。诗人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在呼唤当代的责任与担当,显示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筹荒自古费经营:指出古往今来应对荒年的准备需要耗费很多心力。
    2. 谁为黎元试一鸣:呼唤为百姓发声的人。
    3. 曾说泛舟纾晋急:提到历史上有过类似的应对措施。
    4. 讵闻遏籴背桓盟:却发现阻碍了粮食运输,背弃了盟约。
    5. 丰年远兆维鱼梦:丰收的年头是好兆头。
    6. 勺水庸知涸鲋情:少量的水无法理解干涸鲋鱼的痛苦。
    7. 忧乐果关天下计:忧乐与天下大计息息相关。
    8. 运输无阻任兼程:希望运输畅通无阻,行程随意安排。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忧乐”“天下计”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勺水庸知涸鲋情”用水量比喻无知,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古今治理与民生的关系,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对人民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 筹荒: 象征着对未来的预见与准备。
  • 黎元: 代表广大人民,体现了诗人的民生情怀。
  • 丰年: 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鲋鱼: 代表被困境压迫的百姓,传达出对他们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黎元”指的是谁?

    • A. 朝廷
    • B. 百姓
    • C. 士人
  2. “勺水庸知涸鲋情”中的“涸鲋”指的是什么?

    • A. 丰收的鱼
    • B. 干涸的鱼
    • C. 水中的鱼

答案:

  1. B. 百姓
  2. B. 干涸的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万正常的《感时三首 其二》与杜甫《春望》,都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万正常更强调经济与运输的影响,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