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玫瑰》

时间: 2025-01-01 12:40:15

日暖蜂喧,群芳开足。

药栏烂漫非金谷。

柔条弱刺惹罗衣,摘来蛱蝶犹相逐。

蕊绽骊珠,花凝紫玉。

秦楼初度霓裳曲。

香分太乙殿中烟,相公服色新妆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玫瑰
作者: 沈栗 〔清代〕

日暖蜂喧,群芳开足。
药栏烂漫非金谷。
柔条弱刺惹罗衣,
摘来蛱蝶犹相逐。
蕊绽骊珠,花凝紫玉。
秦楼初度霓裳曲。
香分太乙殿中烟,
相公服色新妆束。

白话文翻译

阳光明媚,蜜蜂在嗡嗡作响,百花齐放。
药栏花开得如同金谷园一般绚烂。
柔软的枝条和细刺惹得罗衣轻轻飘动,
摘下的蝴蝶依旧在空中追逐。
花蕊如骊珠般绽放,花瓣凝结如紫玉。
在秦楼上第一次听到霓裳曲的旋律。
香气弥漫如同太乙殿中的烟雾,
你身着新妆束,宛如仙子。

注释

  • 日暖:阳光明媚,天气温暖。
  • 蜂喧:蜜蜂在嗡嗡叫,表示春天的生机。
  • 群芳开足:百花齐放,盛开的样子。
  • 药栏:指花卉种植的地方,象征着富丽的花园。
  • 烂漫:形容花开得繁盛、艳丽。
  • 柔条:柔软的枝条。
  • 弱刺:细小的刺。
  • 罗衣:轻薄的衣服,常用来描写女子的衣服。
  • 蛱蝶:一种常见的蝴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骊珠:指黑色的珍珠,形容花蕊的珍贵。
  • 紫玉:形容花瓣的色泽如紫色的玉石。
  • 秦楼:古代歌舞场所,象征着繁华的场景。
  • 霓裳曲:古代的一种曲子,常用于歌舞表演。
  • 太乙殿:道教中的神仙殿宇,象征着神仙的生活。
  • 相公:对男子的尊称,通常指恋人或爱人。
  • 妆束:打扮、装饰,指女子的妆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栗,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间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花卉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踏莎行 玫瑰》是一首充满春意和生机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蜜蜂在花间飞舞,花朵竞相开放,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生动。沈栗通过细腻的描写,把春天的美丽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中对“药栏烂漫非金谷”的描写,突显了花园的富丽,令人心醉。通过“柔条弱刺惹罗衣”的意象,传递了春日的轻盈与柔和,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

此外,诗中提到的“秦楼初度霓裳曲”,不仅强调了音乐的美妙,更带有一种舞蹈的优雅,传达出一种欢愉与轻快的氛围。同时,尾句“相公服色新妆束”,点明了词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对心上人的深情与眷恋。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人间的美好情感,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暖蜂喧,群芳开足:春日阳光温暖,蜜蜂在花间嗡嗡作响,花朵竞相盛开,展现出春日的生机。
  2. 药栏烂漫非金谷:药栏中的花朵开得绚烂,甚至胜过金谷园,突显了花的美丽。
  3. 柔条弱刺惹罗衣:柔软的枝条和细刺轻轻勾动女子的衣裙,描绘出春风轻拂的场景。
  4. 摘来蛱蝶犹相逐:即使摘下了花,蝴蝶仍在追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5. 蕊绽骊珠,花凝紫玉:花蕊如同黑色珍珠般绽放,花瓣凝聚如紫玉,形象地描绘了花的珍贵与绚烂。
  6. 秦楼初度霓裳曲:在秦楼上第一次听到霓裳曲,带有一种欢快的氛围。
  7. 香分太乙殿中烟:香气如同烟雾般弥漫,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8. 相公服色新妆束:描写对爱人的新装扮,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骊珠”、“紫玉”比喻花的美丽,增强了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得描写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日暖蜂喧”和“群芳开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同时寄托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情感细腻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忙碌。
  • :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繁荣。
  • 蛱蝶: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秦楼:象征着繁华与欢愉的场所。
  • :象征着美好的感受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爱情的美好
    C. 自然的美丽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秦楼”主要指什么?
    A. 一座楼房
    B. 歌舞场所
    C. 花园
    D. 道观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踏莎行 玫瑰》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着重于春雨对万物的滋润,而后者则强调春花的繁盛与生机。两者在表现手法上虽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