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

时间: 2025-01-01 14:01:40

丝羞顶发雪羞裳,敛翅凝眸立野塘。

日晚莲船惊起处,逆风飞去两三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丝羞顶发雪羞裳,敛翅凝眸立野塘。
日晚莲船惊起处,逆风飞去两三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优雅的白鹭,顶着洁白的羽毛,像是害羞地低下了头,身上的羽毛如同雪一样洁白。它收起翅膀,目光凝视着静谧的野塘。夕阳西下,莲花船在它身旁惊起了水面,白鹭逆风飞去,留下了两三行优雅的身影。

注释:

  • 丝羞:形容白鹭的羽毛如丝绸般细腻,羞怯地垂落。
  • 顶发:头上的羽毛。
  • :衣裳,这里形容白鹭的羽毛像衣服一样美丽。
  • 敛翅:收起翅膀,表示静止不动的状态。
  • 凝眸:专注地看,形容白鹭的专注与优雅。
  • 野塘:自然的池塘,体现了诗人的自然情怀。
  • 莲船:用莲叶做船,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色。
  • 逆风:飞行的方向与风的方向相反,表现了白鹭的孤独与坚韧。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通过对白鹭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优美与宁静的氛围。在中国文化中,白鹭常被视为高洁、优雅的象征,与文人情怀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一个傍晚的宁静时刻,偶然间观察到白鹭的优雅姿态而引发的灵感。通过描绘白鹭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鹭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中的白鹭是主要意象,既代表了自然的灵动与优雅,也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对美的追求。全诗用词简练,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两句“丝羞顶发雪羞裳,敛翅凝眸立野塘”通过对白鹭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其优雅的姿态与纯洁的形象,令人浮想联翩。这种优雅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姿态上,更蕴含了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接下来的两句“日晚莲船惊起处,逆风飞去两三行”则转向动态,描绘了白鹭在傍晚时分飞起的情景。这里的“莲船”意象恰到好处地反衬出白鹭的优雅,晚霞的映衬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诗的结尾以逆风飞去的白鹭,象征着一种坚定与不屈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富有诗意的意象和情感深邃,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恬淡的美感与对自然的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丝羞顶发雪羞裳:描绘白鹭的羽毛如丝绸般细腻,头上的羽毛和衣裳一样洁白,展现出其优雅的形象。
  2. 敛翅凝眸立野塘:白鹭收起翅膀,静静地站在野塘边,凝视着周围,体现了它的优雅与静谧。
  3. 日晚莲船惊起处:傍晚时分,莲叶上的小船划过,惊动了水面,表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4. 逆风飞去两三行:白鹭逆着风飞起,留下了几行的身影,象征着一种孤独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鹭的羽毛比作丝绸与雪,增强了其优雅形象。
  • 拟人:通过“凝眸”表现白鹭的专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呼应,形成对比和协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自然中美的瞬间,通过白鹭的优雅姿态传达出一种宁静、纯洁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高洁与优雅。
  • 野塘:自然的栖息地,体现宁静与和谐。
  • 莲船:自然的象征,与白鹭相映成趣,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鹭的羽毛比作什么?

    • A. 雪
    • B. 丝绸
    • C. 以上都是
  2.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在什么时间?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3. “逆风飞去”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顺应潮流
    • B. 孤独与坚韧
    • C. 快乐与自由

答案:

  1. C (以上都是)
  2. C (傍晚)
  3. B (孤独与坚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鹭鸶》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鸟鸣涧》更加强调声音的美感,而《鹭鸶》则侧重于视觉的优雅。通过对比,两首作品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分析》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