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
唐之淳 〔明代〕
世上岂无飧玉法,
垆中亦有化金方。
不如去学刘玄石,
一饮三年入醉乡。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难道没有能让人丰衣足食的法门吗?
酒肆中也有让人醉倒的秘方。
不如去学习刘玄石(刘伶),
痛痛快快地喝酒三年,沉醉在酒乡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飧玉法:指丰盛饮食的法门,"飧"指饭食,"玉法"即比喻珍贵的食物或方法。
- 垆中:指酒肆,古代的酒屋。
- 化金方:比喻能使人醉的酒方。
- 刘玄石:指刘伶,东晋时期的著名酒徒,以豪放饮酒而闻名。
- 一饮三年:形容醉酒的时间很长,表明对酒的喜爱。
典故解析:
刘伶是东晋时期的酒徒,因其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而被后世传颂。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饮酒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饮酒被视为一种消遣方式,诗人通过饮酒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第一句“世上岂无飧玉法”,引入了对生活中饮食的思考,似乎在质疑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意义。接下来的“垆中亦有化金方”,则将视角转向酒肆,暗示了酒的魅力和人们对其的向往。在对比中,诗人提到了刘伶,借此表达对他那种洒脱、不羁生活方式的羡慕。最后一句“一饮三年入醉乡”则点明了诗的主题:与其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不如痛快淋漓地享受人生,特别是饮酒带来的乐趣。这种洒脱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快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上岂无飧玉法:质疑世间是否真的没有丰盛的生活方式,暗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垆中亦有化金方:酒肆中也有让人陶醉的良方,强调饮酒的吸引力。
- 不如去学刘玄石:提到刘伶,表达对他洒脱生活的向往。
- 一饮三年入醉乡:直接表露对饮酒的热爱,认为沉醉于酒中是快乐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化金方”比喻酒的魅力,生动形象。
- 夸张:提到“一饮三年”,表现出一种极端的饮酒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饮酒文化的赞美,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视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飧玉法:象征丰盛的物质生活。
- 化金方:象征饮酒带来的快乐和陶醉。
- 刘玄石: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玄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刘伶 -
“一饮三年”的意思是?
A. 长时间不喝酒
B. 痛快淋漓地饮酒
C. 只喝三年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努力追求功名
B. 对饮酒生活的向往
C. 对食物的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饮酒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情感更为激昂,但与唐之淳的“偶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饮酒文化的赞美。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即刻享受,而唐之淳则更多表现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