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

时间: 2025-01-01 13:15:22

臣近市,识贵贱。

我后知不知,胡不采衢谚。

临淄十万生齿多,家家粥踊可奈何。

踊之价,浮于屦,不喔咻,谁歌舞。

仁人一言省于刑,顿教亿兆无诅声。

修德更不诛祝史,海岱千秋思晏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臣近市,识贵贱。我后知不知,胡不采衢谚。
临淄十万生齿多,家家粥踊可奈何。
踊之价,浮于屦,不喔咻,谁歌舞。
仁人一言省于刑,顿教亿兆无诅声。
修德更不诛祝史,海岱千秋思晏子。

白话文翻译

我在市场上,了解了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我以前不知道,但为何不听取街头的谚语呢?临淄有十万居民,家家都在为粥而奔波,这可怎么办呢?粥的价格,竟然高于鞋子的价格,不可思议,谁还会在这里歌舞呢?仁人一句话可以替代刑罚,顿时教化亿万百姓不再诅咒。修德的人更不需要杀戮祝史,海岱之间千秋万代都在思念晏子。

注释

  • :自称,古代士大夫的谦称。
  • 市价:市场价格。
  • 衢谚:街头的谚语,指民间流传的言辞。
  • 家家粥踊:指每家都在为生计奔忙,生活困苦。
  • 踊之价:指粥的价格。
  • 仁人:指有仁德之人。
  • 省于刑:用话语来代替刑罚,表现出仁政的思想。
  • 修德:强调修身养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盛修,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风格清新、直白。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民生的困苦,对物价飞涨以及民众生活的关注。通过对市场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仁政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通过对市场现象的观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困境和民众的苦难。诗中提到“临淄十万生齿多,家家粥踊可奈何”,生动地描绘了民众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食物而奔波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物价的思考,感叹人生的无奈,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强调仁德的重要性,指出“仁人一言省于刑”,表现出对仁政的向往,认为有德之人能够通过言语的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暴力与冲突。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强调治国理政应以德为先。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通过对比,诗人展示了物价的荒唐与人性之善的冲突,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读者对社会现状产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臣近市,识贵贱:自述在市场上观察,了解商品价格的高低。
  2. 我后知不知,胡不采衢谚:反思自己先前的无知,为什么不听取民间的谚语呢?
  3. 临淄十万生齿多,家家粥踊可奈何:临淄地区人口众多,生活困难,家家都在为粥而忙碌。
  4. 踊之价,浮于屦,不喔咻,谁歌舞:粥的价格高于鞋子,生活如此艰难,谁还能歌舞呢?
  5. 仁人一言省于刑,顿教亿兆无诅声:有仁德的人一句话就能替代刑罚,教化百姓,不再诅咒。
  6. 修德更不诛祝史,海岱千秋思晏子:修身齐家的人不需要杀戮,海岱之地千秋万代都怀念晏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贵贱”和“浮于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粥的价格比作鞋子的价格,反映生活的困窘。
  • 反问:通过“可奈何”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经济现状的批判与对仁政的向往,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民众的苦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经济活动与民生。
  • :代表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 仁人:象征道德与理想的治理方式。
  • 海岱:象征历史的深远与对贤者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淄”是指哪个地方?

    • A. 山东
    • B. 河南
    • C. 江苏
    • D. 河北
  2. 诗中“仁人一言省于刑”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 B. 仁德之人用言语替代刑罚
    • C. 仁人会杀戮
    • D. 仁人不需要说话

答案

  1. A. 山东
  2. B. 仁德之人用言语替代刑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和民生困苦。

诗词对比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与程盛修的《市价对》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苦难,但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集中于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